这是我第一次了解柴静,走进柴静,就是凭借这本书。关于沸沸扬扬的纪录片《穹顶之下》,我认识了这个勇敢的女人。对于《看见》这本书,我想我了解了一点关于这个勇敢女人的一路上的故事。
对于读者而言,这是一本柴静在记者这条路上的这么多年来的所见所闻,是一部她成长的纪录片。读完了这本书,并非有多么大的感慨,却被这背后事实的力量所的震憾,也为这个柔弱的女子而钦佩。从她步入央视以后,注定有不平凡的故事。我们很难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去站在记者的立场去思考,去回答。她们不只是要找出真相,更要挖掘真相;我们很难不带着情绪去看待事情的公正,甚至有时候把矛头指向了面对镜头的记者。
关于药家鑫的案件,相信很多人记忆犹新。从其中的一章节,我才明白事件的来龙去脉。相信不是一个人残忍地将另一个杀害这么简单的故事。我知道了药家鑫童年是不幸的,他的父亲对他是过份的严厉,“除了无休止练琴外,我看不到任何人生希望。”他之后沉迷于网瘾,打游戏,逃学。父亲将他关下居民楼地下室,除了上学,吃住都在那里。后来,据他父亲所说,他的网瘾就这样好了,这在我们曾经的同龄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而药家鑫没有反抗,这也是不可思议的。可能在他父亲眼里,他是一个好孩子。中学时药家鑫拿着法制课本,向他投诉父亲压迫管制他。这可能是他唯一一次的反抗,他只是尝试着改变这一切,可是没有用。我仿佛能体会到那种失落与不被理解,像温水煮青蛙做最后的挣扎。家鑫是自卑的。
从旁观者的角度,我看见了事情的“真相”。结果并非是一个杀人犯的死去让大家皆大欢喜,而是两个人的离开留给大多数人的沉默。
《双城的创伤》,小姑娘的友谊以及悲剧贯穿了几朵花一样的人生。从小孩子的角度,也许不是小孩了,他们也开始对生命与友谊有了自己的理解。对他们而言,什么是重要的?生命或者友谊,自尊还是理解?对于含苞待放的生命却被早早地扼杀,彩虹的美丽却消失在蔚蓝的天空,我无能为力。我尊重她们的友谊,尊重她们的理解。“死亡并不可怕,那是另一个世界。“她们彼此懂得,她们彼此伤心。
记者是负责陈述事情的真相,而非发表评论。
柴静为我们展现了她职业人生中的一个个场景。我们就像坐在时而缓慢,时而急促的列车上,窗外的风景一幕幕地流失于眼前。我们用眼去看,用心去看,有你看见的,也有你看不见的。以《看见》为题,是对这过去的一切最好的回顾。
作为一名记者,她是受争议的。但往往真相是受争议的,公正也是受争议的。一枚硬币有三个面这个事实也是受争议的。既然有人喜欢,那就有人反对,你向前走的时候,总会有人逆着来。只要不相碰,各自相安无事,如若不然,可能会有思想的火花碰撞。在行走的道路上,大家各自不安,而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
图片来自百度2015-3-2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