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释义:
形容乐意倾听正确的意见和接受别人的好主意。
成语出处:
《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成语故事:
春秋时,楚国是个大国,不断兼并周围小国。郑国是个小国,它夹在楚、晋两个大国之间。郑悼公时,它同晋国签了盟约,受到晋国的保护。
楚国进攻郑国,晋国便以栾书为元帅,率领大军,前去援助郑国,两军遭遇,没想到楚军不敢与晋军厮杀,打都没打,就撤退而回。晋军不想白跑一趟,准备乘机侵人楚国的蔡地。
楚国得了这个消息,就立刻调动附近申、息二地的驻军,准备迎击。这时,晋将赵同、赵括认为应该仗着优势兵力,欲进军南下,占领蔡地,因此催请栾书赶快下令。栾书将要表示同意时,中军佐知庄子、上军佐范文子和中军将韩献子三人却都不同意。
他们一致认为:我们是援救郑国、反对侵略来的,是正义之师。现在侵略者既已撤退,我们却借此攻蔡,这样引起的战争,必然使我们担当不义的罪名,也就一定不能取胜。我们大军去打楚国两个小地方的部队,即使打胜了,也没什么光荣的,但如果失败了,那就丢人了。”
栾书觉得他们说的话很有道理,便决定停止攻蔡,撤军回晋。当时主张南侵攻蔡的将士占多数。有人问栾书:“主张撤兵的只有知庄子三人,而大部分人都想打,您为什么不听从多数而听从少数人的意见呢?”
栾书说:“他们三人的意见,都很正确。正确的意见,就是真正代表多数人的意见。我听从他们的意见,难道不对吗!"于是下令退兵。
过了两年,栾书偷袭了楚国和郑国,大获全胜。由于他很能采纳部下的意见,于是有人赞扬他“听从好的主意就像流水那样顺当而自然,这样做是多么恰当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