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正式实施社会化学习模式,真正做了以后,才发现,何止是九九八十一难才可取得真经,前方真的是路漫漫,而我才刚刚迈步而已。
一、做了什么?
1.组内共学的初步培训及尝试
张特一直强调,社会化学习不仅仅是小组合作学习的plus版,通过数学学习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是目的。
其实深究一下,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个大课题,里边蕴含的很多细节管理,以前也意识到问题,但未曾细化到具体的解决办法,像这里的肢体管理、秩序管理、时间管理等有了明确的规定,正课前5分钟进行一个简单的培训,在接下来的小组合作时果然有的小组就更规范有序。
2.印制了积分卡和小组积分榜
这张表格和积分卡的创意是QQ群里的老师分享的,然后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改。积分卡从5毫米到1厘米,再到1分米,再到1米,仅从数学角度看,既有激励作用,又蕴含了长度单位换算的知识,从广义的角度看,蕴含了孩子们一点点长高、能力一点点增加的寓意。
哈哈!真是太欣赏这个创意了!
为便于在班级管理和各个学科使用,反复斟酌后,又换成了下边的通用版。
二、小有成效的地方
1.讨论现场参与度高
有了组内共学的初步培训,表面上看,起码在肢体管理方面,比先前的小组讨论更有凝聚力了,身体靠拢了,眼神聚焦了,有的孩子眼睛亮了,不再是呆滞的、无神的,从孩子们写的反馈来看,有部分小组确实做到了人人发言。
2.部分小组长已崭露头角
梓翰在讲分段计费时,有模有样,线段图画的不亚于老师画的;习题讲解课尝试让学生来讲,从一开始的羞涩放不开,到敢于上台,我一点点帮孩子们纠正“小老师仪态”,注意自己的“听众对象”;从呆板的念答案到后来君岩讲的清楚流畅,线段图及板书规范清晰,我惊喜的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
三、反思不足及改进措施
1.组长培训不到位
总是舍不得“浪费”自己的正课去做培训这项工作,但事实上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之间不够团结,组长管理能力不强,也有组长不能很好起到引领作用,问题频出,但这是需要教的,需要观摩视频,看其他组长及小组合作的优秀做法,然后再一点点内化为自己的,去培养自己的组员。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2.学习单指导不到位、不会提问题。
学习单填写个组内共学后提问题,是遭遇到的大规模的“车祸现场”,学习单敷衍糊弄,没有真正预习思考,提的问题价值不大。我想,这也与前期的指导不到位有关,学生面对新的学习方式无从下手也是很正常的。
3.控堂能力不足
在给学生说了规则,组内共学之后,质疑深化环节才刚刚开始,都已经下课了,后来受群里云明和焦珂妹妹的启发,灵活调整学习方式。
刚开始不用非要按照那个模式来,可以结合以前的课堂做一些改变,先让学生会说敢说,再慢慢做突破。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学好,能参与课堂,不必非拘束于某种上课模式。只要学生喜欢学,深度参与,能把知识点弄清楚就是一种收获。
忽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四、下一步要做的
1.进一步完善细化小组建设工作。
2.小组日志评价反馈和奖励机制的完善。
五、感谢支持
1.感谢我的搭档——班主任金玉妹妹的大力支持。我的想法、做法第一时间得到了她的支持,立马感觉有了强有力的后盾,还帮我抓拍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素材。
2.感谢王梓翰家长、李佩恬家长等对新的学习方式的信任和支持,及时跟我聊想法,谈建议,感谢刘亚伦家长在背后做了大量的工作,辅助制作小组积分榜和积分卡。
3.感谢实验家人们每次积极、及时的正向反馈,激励我在艰难中坚持。
4.感谢张特团队成员的无私分享,很多金点子、好想法常常在群内流传,不断激励彼此携手前行;感谢南阳小分队的几位姐妹在群内尝试践行,相互赋能,在行动中找不足,分享可取之处。
开始了就不愿意停下,因为心里很清楚,自己的课堂目前的现状,即使靠震慑作用让学生不动、不抠、不说小话,可他们的大脑呢,课堂上个别学生的松散感时常让我感到沮丧;即使我努力想做到关注每个同学,可回过头反思课堂,我关注到的还是少部分和我积极互动的同学。
正如张特所说,我们的课堂就是和一帮学霸在热闹的学习,而那些沉默的大多数,常常是被忽视的存在,这当然不是故意为之,但时常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这样的现实我不能逃避也不敢逃避。
不怕慢,就怕站,哪怕一周只用一节课尝试,坚持下去,总能找到出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