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这么简单的事都没做好。
挺忙的,但好像也没做什么事。
做了很多,关键的事儿还在待处理。
整日忙碌,无所作为
回忆日常,你是否也有同样的疑问?
哲学有三大终极追问:
- 我是谁?
- 我从哪里来?
- 我要去向何方?
如果能够想清楚、搞透彻这三个问题,固然益处无穷,但现实是这些问题从来就没有确定的答案,人生旅程,谁没有几次大的变动和波折,哪有什么确定的未来。如果说真有什么是固定不变的,怕是只有变化本身。
如果说人生是如此的多变,那面对不确定,我们的行为是否也应该做一些调整?答案是肯定的,说到这里,想到了笑来老师说过的一句话:
活在当下的困局
活在当下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观念,我也部分认同。认同是因为,活在当下意味着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当下的事,更是叫我们勿好高骛远,应脚踏实地;但也有部分不认同,当我们对这句话的理解过于极端的时候,就很容易被各种琐事缠身,因而误了真正重要的事情。
相信这种案例曾发生在每一个人的身上,比如你,我。
尼采说: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他就可以忍受任何折磨。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确实能够屏蔽很多噪音,就能够专心于想做的事情,同样的道理,我们是否也能得出这样的推论: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就一定能够达成。当然,我们都清楚这种可能性太小了。因为我们是真实活着的人,有过生活经验,我们明白,如果一件事是有价值的,下定决心的时刻不论有多坚定,多想达成目标,最终都会经历生活中各种蹉跎的场景和受到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在达成目标的途中,我们就像是一只蠕虫,每天蠕动一点点,目标越有价值,这个过程会越漫长。那是不是说,只要每天蠕动一点点,踏实走好每一步,小目标就一定能够达成?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达成一个目标所要消耗的资源太多,需要准备的东西也很多,而这些看似不重要的枝叶,很可能就是一个个陷阱,如果缺乏有效的思考,我们就很容易走偏,进而导致不论蠕动多久,始终觉得离目标挺远的,这就像是看着身上厚厚的棉袄,纳闷的问自己为什麽这么冷?—— 其实他早已忘了自己身在冰窖的事实。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是如此,费了很大劲,却好像还是什么都没做,那很有可能就是你做了很多无关达成目标的事。
最有效的思维方式
古人有“三思而后行”的传统,但生在现代的我们如果在做每一件事前都左思右想,将被视作是优柔寡断的象征。那是否越快决定越好呢?这个答案也因人而异。不过有一点是共通的,也是我们都应该明白的:重要的不仅仅是决定去做一件事,而是如何做好这件事。而关于如何做好一件事,有一套非常有效的思维方式,它能够帮你在一次又一次重大选择中快速定位要点,在进退维谷时让你的选择更加有依据,它是什么?它就是我们一个人就可以做到的——常问自己什么最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