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老师越久,有个问题越困惑着我,刚入学的时候,明明大家都差不多。但是,为什么,有的孩子越学越出色; 而有的孩子,看似灵活却跟不上大家的进度,慢慢的落在了后面?真的只是智商的原因吗?孩子有没有可能会越学越聪明呢?
在这儿的聪明呢,不是指天生的智商的高低。而是指我们一般人能观察到的,比如:反应快、思维灵活、记忆力强……这些特质,会不会通过后天的努力而提高呢?很明显,是可以的。
以孩子学习英语为例。会发现刚刚开始的时候,孩子要记一个单词,或者记一段英语短文会特别的困难。有的时候,短短的4、5个字母,还要翻来覆去,无法记忆。只有两句话的短文。有的孩子也需要一两个小时,也无法的顺利背诵。但是,当孩子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不论是单词的学习,还是课文的记忆,速度会越来越快。语文的生字,也是如此。在孩子刚刚接触文字书写的时候。一课的五个字还感觉困难重重,但是短短一个学期之后。识字量和写字量猛增一倍,孩子也会应付自如。
再比如背一篇课文。有的孩子可以背的很快,有的孩子,却迟迟无法记住。仔细观察就会会发现往往有类似记忆基础的孩子。他们背起新的课文,诗歌的时候,速度也会快很多。也就是说,那些已经记忆了。诗歌啊,短文的孩子,他们在学习新的文本的时候也会容易。
那么有了知识的积累,能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呢?答案也是肯定的。比如乐宝在刚刚升入初一的时候,因为准备不充分,学习数学的时候,总是感觉疲于应付。很多知识点还没有听明白,老师已经讲过去了。那是我问她,你到底什么地方没有听明白?他很沮丧的回答我,我还不知道我哪个地方不明白,这个知识已经讲过去了。这一次呢,我们吸取了这个教训。利用假期的时间,将下个学期的数学,做了很充分的预习。直接的结果就是,乐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非常的轻松。预习中有很多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在课堂上,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对于有一定学习经验的孩子来说。预习至关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