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
《看见平凡》里的昆明味道

《看见平凡》里的昆明味道

作者: 禾青y | 来源:发表于2018-10-21 22:32 被阅读0次

        翻开汪曾祺的散文集《看见平凡》,立即被作者朴实、鲜活、生活化的文字语言吸引了,里面有好多熟悉的地名、小吃、风俗。作者在昆明住过7年时间,对其影响以及文学创作烙下了时间的印痕。《看见平凡》中作者先后写了小时候住的老房子,老房子的主人们,青年时代求学的西南联大,西南联大的教授们,如何写小说,如何练书法,日常美食,花花虫虫等等,看似生活中的点滴,忆人、记事、赏花、品小吃,无不在字里行间跳跃着作者对平凡生活的喜爱,用朴素的文字记录下了生活、学习、著文日常的点滴和领悟,如同一位你熟悉的长者给你娓娓到来你熟悉的日常生活。更为熟悉的是,七年昆明生活的日子烙下的昆明印记,令人再次回味起昆明的味道。

        味道之一——西南联大的教授们

        作者的老师,沈从文,这是一个“抒情的人道主义者”。印象最深的有3个地方。其一,他经常讲的一句话“要贴到人物来写”,写小说,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心要和人物贴得很紧,和人物一同哀乐,一同感觉周围的一切。这个教会我们如何才能够写出好东西的的方法。其二,讲到他买的书,看过的书,大都做了批注,批注比正文的字数还要多。沈先生治学认真、知识面广与他博学和看书五花八门是有关系的,多读书于我们、于生活只会有好处而没有一点坏处。其三,讲到他在一本书后面题着“某月日,见一大胖女人从桥上过,心中十分难过”。作者对这一条不知所谓,我大胆推测是作者睹人想起在昆明的保姆的缘故,因书中后面讲到沈先生在昆明请过的保姆,“人胖胖的,沈先生常和她闲谈”。

        金岳霖先生,一个讲着课突然停下来的人。“对不起,我这里有一个小动物”,然后右手伸进后脖颈,捏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了看,甚为得意。作者认为他是一个“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但凡写过金先生的人,一定会伴随着提到民国才女林徽因,金先生是个单身汉,其实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味道之二——泡茶馆

        从这里了解到老昆明的市井生活,烟火气很浓,可惜现在已经没有这种生活文化了。这个生活场景也是作者着墨很多的地方。西南联大的学生爱泡茶馆,泡茶馆对当时联大学生们也是一个可以看书和了解社会的窗口,以致于作者认为,泡茶馆可以养其浩然正气,出人才,接触社会。记得小时候,爷爷一吃完午饭就会往镇上茶馆里去,要上一壶茶,坐上一下午,和老友们喝喝茶,聊聊天,打打牌,待太阳快西落时,站起身,付了茶水钱,离开茶馆回家,正赶上奶奶煮好的晚饭,于是倒上一杯小酒,慢慢享用晚餐。每天中午从家到茶馆,太阳快西落前回到家,很有规律的生活,雷打不动。那时的我,总是很羡慕爷爷这种泡茶馆暇时的生活,每次经过茶馆都觉得很好奇,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拴住爷爷的心。

        味道之三——美味的菌子

        第一次提到菌子是以画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作者讲到金岳霖先生的学生王浩回国讲学,托作者画了一张画,作者给他画了几个青头菌、牛肝菌、一根大葱、两头蒜,还有一块很大的宣威火腿。民以食为天,这是好几个菜了,菌子不能混在一起炒,火腿、大葱、大蒜、青头菌一碗汤,或来一盘炒火腿、大葱、大蒜、青头菌,再来一盘火腿、大葱、大蒜炒牛肝菌,或者素炒两盘菌,再来一盘宣威火腿。我个人认为,作者选这几样东西作为画的布景“以慰异国乡情”,应该是最合适不过了。一看到青头菌、牛肝菌、宣威火腿,睹物思情,自然而然会想起恰同学少年在昆明共同求学的日子,满满的同学情;王浩是山东人,大葱、大蒜,山东人饮食离不了这两样东西,睹物思乡,自然而然会想起山东的亲人。几个生活中的日常饮食材料组成一幅画,同学情有了,乡情有了,这真是一幅好画。

        菌子的美味让作者专门写了一篇《菌小谱》。昆明人熟悉的牛肝菌、青头菌、鸡枞、干巴菌、鸡油菌都一一列其中。昆明一年四季都可以吃菌,当然夏天吃味更美。读完散文后,又想再去品尝菌的美味了。

        味道之四——昆明的茶花

        作者写茶花着墨不多。我以为,昆明赏茶花最好的地方当数金殿。作者提到了西山某寺的茶花,下次去西山时,真得仔细找找西山哪座寺庙是《看得见平凡》里提到的茶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见平凡》里的昆明味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gii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