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圣人——孔子曾经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对我们的生活、人际关系、工作、家庭、教育等很多方面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但试问现在又真的有几个人能做得到?
曾经看到一则这样的故事,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小玲玲家里来了小客人,妈妈让小客人去小玲玲衣柜随便挑,然后一件新买的衣服就这样被挑走了。
小玲玲当时非常生气和难过,在自己表达反抗后,妈妈还甚为不屑。
她为此采取了坚定的“报复”措施——没几天后,她姨来到她家,她把妈妈的包都拿出来了让姨选,那一刻妈妈的脸都绿了。
…………
当看到这里时,就让我想到了自己小时候,被迫做了多少自己不愿意做什么事情?再想想自己的孩子,我又有多少次是强人所难呢?
曾经常会听到这样的一句老话:3岁看大,6岁看老,这个3~6岁的关键期把握好了,以后孩子的成长之路要省心很多,孩子的学习、为人等也会轻松很多。当然,这也就成了很多父母的焦虑期!
为此,我也为孩子和自己准备了很多绘本和学习资料。一天早上,在听育儿课程时,偶然听到育儿专家聊到一个关于儿童心理学的课程,特别提到了: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课程中有些经典的话我特意记录了下来:
☞读懂孩子,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想想你自己,是什么心理感受,孩子就是什么心里感受!
☞例:人之常情!当你看电视看到一半正来劲的时候,突然要求你关掉,你的内心心会是什么想法呢?……人的心里何其相似!
☞心里的国界是不分男女老幼的,一般来说:
人都喜欢被认可、被鼓励,不喜欢被指责;成功则喜,失败则不爽;被尊重则欣然,被轻视则不悦;喜欢自由自在,不愿意被束缚;被压抑则会反抗,顺着来则会合作; 有情绪时容易不理性,平和时则好商量;关系好了什么都好办,关系糟了怎么做都是矛盾;平和的批评容易接受,严厉的训斥都难以接受。
☞基本的规律都是如此,只是成人经过磨炼,在某些情况下能够有所克制忍耐,通过自我修养会变得淡定些;所以,想读懂孩子,想想自己会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就能够理解孩子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只是孩子的节奏慢一点而已,想想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
听完上面的话,让我很心虚,突然觉得自己很愧对孩子!
一直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孩子,用自己的节奏要求孩子,用自己的方式陪伴孩子,用自己的思维思考孩子……未曾想过他还只是一个孩子,应该试着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用孩子想要的方式陪伴……也许育儿之路也会更轻松,孩子的成长也会超乎我们的想象!
其实,只要学会“角色互换”,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己所不欲,却施于人”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