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到今天,果然对序言的作者所说,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对于历史不怎么有兴趣的我,今天开始反转了。
《练就帝王心》讲述朱元璋如何当上皇帝的。他原本只打算做好本份,在寺院当和尚,但是因为战乱,起义军来庙里找吃的,一粒粮食也没找着,一生气,一把火把庙给烧了个精光。朱元璋彻底走投无路了。再出去流浪吧,烽烟处处,天下已经没有安静的地方。兵为刀俎,民为鱼肉。看来在这个武力决定一切的时候,只有拿起武器,才有可能活下来。
去投靠义军时还被误以为是内奸,好在郭子兴看到了一点与众不同的内容。冰凉的刀片贴在脖子上,这小和尚的眼睛里,却看不到慌乱。从这个心灵的窗口,你能看到是他的大脑在紧张地运转,迅速地做着各种判断,以求拯救自己于危局。他沉着地回答着郭子兴的问话,神态恭敬、语言流利、逻辑周密,三言两语就使郭子兴确信他不是间谍。
所幸是遇到郭子兴贵人,但并非遇到贵人就可以升天了。之所以能成为皇帝,离不开他的内在一些品质,谋略等。
第一,他做事情的态度:认真和敬业,全心全意,交给他做的事情,是妥妥贴贴的。
第二,他头脑异常清楚,说话条理清晰,做事谨慎周密。在他身上,一点也没有年轻人常有的轻浮鲁莽,有的是这个年龄段的人所缺乏的沉着老练。
第三,有义气,懂得分享。每次朱元璋都身先士卒,得到了战利品,从不独吞,总是和大家平分。
第四,有目标,有计划。朱元璋看到濠州的红巾军首领们只热衷于抢劫财物,没有远大计划,自觉和他们一起混下去没有前途。自愿带领二十四名亲信离开濠州,向南方去发展势力。
第五,他善于“以术驭人”。用权术驾驭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用权术来对待你。
第六,他善于故作姿态,故作宽大,来收拢人心。后来的历史事实证明,朱的本性相当狭隘敏感,他的宽大仁慈并不是出于天性,而完全是出于理智的他考量。
我觉得朱元璋的一生,犹如孟子所言: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