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渣的典故,来自这个故事:
某朝,年迈的皇帝发现后宫佳丽个个无精打采,面容憔悴,便召太医诊断。太医诊毕,开药一剂:精壮男子20名,居后宫一月。一月后,宫女们容光焕发,滋润无比。皇帝大喜,召太医赏之。忽见有干瘦如骨、奄奄一息的男子陆续从后宫抬出,不解而问:此何物?太医答:药渣。
以上这个故事,只是一个笑话。
关于药渣,还有另一个故事,却是真实的历史。
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为求长生不老药,命方士炼丹。这“红丸”制法很特别:须取童女首次月经盛在金或银的器皿内,还须加上夜半的第一滴露水及乌梅等药物,连煮七次,浓缩为浆。再加上乳香、辰砂、松脂等拌匀,以火提炼,最后炼蜜为丸,药成。当时皇帝迷信,认为未有经历人事的宫女的月经可保长生不老,因此大量征召十三四岁宫女,并命方士利用她们的处女月经来制丹药。另外,为保持宫女的洁净,宫女们只能吃桑、饮露水。所以,被征召的宫女都不堪苦痛。
据《明实录》载,嘉靖年间,为了配制“红丸”,前后共选少女1080人。嘉靖二十六年的二月,从畿内挑选十一至十四岁少女300人入宫,三十一年十二月又选300人,三十四年九月,选民间女子十岁以下者160人,同年十一月,又选湖广民间女子20余人,四十三年正月选宫女300人。这些尚未成年的小姑娘,后来都成了嘉靖皇帝制药后的“药渣”了。
结果,以杨金英为首的宫女们决定起义。她们趁嘉靖帝熟睡之时,用麻绳希望勒毙他。谁知在慌乱之下,宫女们将麻绳打成死结,结果只令嘉靖帝吓昏,而未有毙命。由于此事发生在嘉靖壬寅年(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所以后世史学家称之为“壬寅宫变”。
我引用这两个故事,只是想说明一点:在很多时候,我们这些普通人,只是药渣而已。
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了996工作制。公司的成功,在于榨取你有用的价值。榨取之后,你就是药渣。
年轻人大学刚毕业,意气风发,踌躇满志,觉得自己前途无限。一旦进了企业,就知道这社会的残酷之处,就是把自以为是的你变成药渣。
你投资企业,买股票,会看企业财务报表,但是财务报表不会告诉你员工是否幸福。
你买苹果手机,只看它的质量、品牌和价格,不会去关心生产苹果手机的富士康工人生活有多苦。
资本主义社会,就是一个药渣制造机。
为什么工人制会取代奴隶制?经济学家的解释是: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技术快速改进,奴隶的成本越来越高。你今天培养的奴隶的种地的技能,在机械化时代分文不值,你要培养割橡胶的黑人奴隶去操作车铣刨磨的机械加工技术,或者教他们看电路图修电汽车,或者教他们改行写代码,都是很昂贵的成本。
养着这些技能落后的奴隶,是自己的浪费。如果让奴隶饿死,就是自己的财产损失。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工人代替奴隶。
这就是奴隶和工人的本质区别。奴隶是私产,要好好爱惜,好好培养,不能过度压榨而让他们的身体损坏而不能继续工作。
但是工人没有这个问题,压榨完工人身体内的有效成分,剩下的就可以当药渣倒掉。
华为之类的企业,会要求35岁的员工做好退休准备。
勤奋的人会把自己变成斜杠青年——这种成分榨取完之后,还有另一种成分有榨取价值。
另一些人会选择越老越有价值的职业,比如医生。当IT业的员工三十五岁开始退休的时候,三十五岁的医生却刚刚开始有人愿意找他看病,接下来的医生生涯,就是一天近百个门诊,或者一大堆手术连台转,甚至累瘫倒在工作岗位。
IT码农是被榨取一次就扔掉的药渣。医生却要被榨取一辈子。这些都不是理想的人生。
最美好的人生,一种是运气好,生为富二代,或者突然发大财,想不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另一种是天生热爱某种工作,比如爱因斯坦,只要让他做物理研究就很开心,并不在乎金钱和其他物质享受。
你我皆凡人。不愿当药渣。
有一种DAO生产关系,就致力于打造一个美好的社会,一个展示人的价值,而不是药渣的社会关系。你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你所看到的FTN,背后是这样一种理想主义的理念。
扫码加好友,给Fountain008发“FTN”进入微信讨论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