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的广西特辑(上)中的首卷语中提到:“广西明明区位条件十分优越,为什么GDP排名总是靠后?”并且一二三的列出种种原因:没有紧跟广东老大步伐、没有率先发展重工基础好的城市、交通网络建设顺序有问题……
深受地理区位分析类题目洗脑的我,一边为他分析的有理有据而叹服,一边想着广西的发展方向和蒸蒸日上的未来。
而后笔者突然笔锋一转,意思大概是:其实前面的那个不是我们写的,那是一篇关于广西发展方向的文章,但我其实并不赞同这种观点和发展规划!
我满脸的黑人问号,但是却提起了兴趣看下去,那广西究竟要如何发展?
其实我随便翻一翻书中的配图:那丛丛甘蔗林、北部湾清澈的海水、从天坑中“窥探”一尘不染的夜空中的星轨、显微镜下千变万化五颜六色的石英砂......这就是答案。
习大大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确实如此,金山银山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创造,但不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绿水青山没了,何谈未来发展?
那时我才意识到,政治书上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哪是指你一定要从农业开始发展起来,然后再去发展第二产业,破坏了自己的环境把经济搞上来了,再把产业转移出去(去破坏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最后再费尽心机把自己的环境搞好。
广西虽没有靠前的GDP排名,但也没有呼呼冒着黑烟的工厂。是我太浅薄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希望广西将来也不会被GDP蒙蔽了双眼,多少金山银山能比西江清澈见底的江水带来更多幸福感呢?
想来对于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之间的矛盾还不止于广西,还有浙江。
前段时间不知从哪看到一张中国城市分级的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5216781/b0740f85fcb071d3.jpg)
之所以一下被吸引了目光,并不是为了找寻北京,因为它并无悬念。而是想找找金华——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不知道如今怎样。
原先父母总说金华是三线小城,但我知道他们从不是贬低的意思。相反,他们认为这是安逸闲适生活的象征。
虽然那时他们每周只能休息一天,但这一天我们总要到金华周边的郊区县转悠转悠,或远或近,记忆里近的尖峰山、南山,远的武义大红岩、磐安花溪、仙居、牛头山、药王山……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转了个遍,这些景区普遍人不多,门票价格实惠,景色好水清亮。父亲向来不喜人多之处,总觉嘈杂聒噪,走着走着总会发出感慨:“这地方就好像专门给咱们一家子开的一样!”
那几年的生活节奏明显比北京慢许多,母亲也和那里的江南女子们学了不少手艺,常常不惜时间精力的做给我们吃。她也开始买菜只买一点点,够炒一小碗就行;排骨开始按根买,够今天吃一顿就行。那时她几乎每天都能有时间出去买菜,不像如今周末采购一个星期的蔬菜水果。
有时人们的快节奏,每日穿梭在拥挤的人潮中、穿梭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肉体被影子切割开来,他们愿意不停地奔走忙碌就像永不停息的蝼蚁一般,却从不愿抬头看看那个被摩天大楼切割得四四方方的天空。
显然,在对金山银山的追求中,我们失去的不仅是绿水青山。
巧的是,前几天在网易新闻看到一篇题目是《把杭州捧成一线城市,坑的是杭州人》的文章。全文不仅是将过度的追求经济建设给杭州和杭州人带来了怎么样的压力,也在讲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杭州和越来越多像杭州这样的城市失去了自己的独特魅力,少了许多人文感从而也就丧失了它最原始的吸引力。
杭州距离金华很近,我也曾不止一次两次的去过。说实话,除了五一、十一、寒暑假期的游人众多、摩肩接踵的杭州之外,那真的是一座宁静、给人以淡雅清凉之感的城市。只是不知如今是否已然物是人非了。
我印象中最美的杭州该是在那个清明前后的一个清晨,一个茶园之中……空气是清新潮湿的,嫩绿的新叶上还沾着露珠。如今想来,当时真该多深吸几口气。
总而言之,人总是贪心的,你既想要美丽的生活环境,想做宜居城市;同时你也想要经济快速建设发展,又想做一线城市。我只想说二者不可得兼,环境的污染与人文感的丢失更是不可逆的永久性的破坏。希望未来的你们能走得慢一点儿,脚步再坚实一点儿,就仿佛历史也未曾远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