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本书叫《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买了之后就一直没看。对于言必称 uber 和 Airbnb 的书大可保持点警惕,因为这两家独角兽公司的泡沫还没破掉,急吼吼的当案例拿出来分析未免早了点。所以我说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我不认为共享经济是个什么新经济,功率放大器一样让音乐听起来更美妙,但真正获得神启的是音乐家。互联网就是那个功率放大器。
2.
小区里有一家人,无锡过来的,烧的一手好私房菜。我常去吃。但这不会影响我对公司食堂和外面饭店的依赖。私房菜只是让我的选择更加丰富。不同场景下一定会有差异化的优质服务,大一统的巨无霸服务在O2O领域存在么?我的结论是没有。细分市场太多。
平台类不在讨论之列。
3.
之前我认为,互联网创新产品的优势一个是效率的提升,一个是缩短中间环节。把共享经济套进来,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企业运作效率比传统企业更胜一筹,该遇到的管理问题,该踩的坑一样都不落;至于说缩短中间环节,还能比中介模式缩得再短么?
所以说,共享经济是众多选择中的一个,可能是优质的那个,也可能是便宜的那个,更可能是把整个市场搅得天翻地覆进而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的那个,但绝对不是唯一的那个——尤其是把眼光放的长远一点看的话。
uber和Airbnb会是本世纪最大的独角烧泡沫么?我不知道,但没破之前,都不是泡沫。
4.
晚上一个大哥打过来电话,想租我的车,拿去开专车。我一时懵住了,不由得佩服这位大哥深谙共享经济。在P2P的租车平台上取得生产资料,在专车服务市场进行劳动生产,用极低的成本换取极高的利润,这是要赚大发了。
5.
共享经济更基础的模型,是在人与人连接的基础上,把物与人连接在了一起。真不是新鲜玩意儿。facebook也能做这事儿。人都连上了,物不是分分钟么。
想象一下,fb朋友头像边上出现个汽车图标,租车,每天10刀。或者出现个房子图标,出租,一晚上30刀。都是熟人社交,更放心了,成交率刚刚的。
6.
我有个朋友,89年的女生,复旦心理学的博士,美女,门萨会员,但这些都不重要。2015年她「在行」上的付费咨询时长超过了500小时,为上百人进行了专业的心理咨询,还为不少企业进行了心理建设课程。这种知识与时间的共享无疑更加高级。无形资产的共享让思想和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高效率进行传播。变成白话就是说:你花了钱,尽可言无不尽;对方收了钱,理应知无不言。
再说一遍,高效,高效,高效。
7.
所以,共享经济的实质,是社交经济的1.5版本。没有商业模式的创新,也未见颠覆。而如果共享经济中能暗含社交元素并善加利用,那一定是高级的,可以走的更远的。因为更接近了其社交经济的商业本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