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作者: 老樂 | 来源:发表于2017-11-20 15:28 被阅读0次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了解董仲舒新儒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主要内容;能分析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原因。

    过程、方法:学生自主探究,了解本课的知识体系,完成本课的知识点填空;师生合作探究,突破本课的重难点;习题练讲,巩固和深化本深所学的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董仲舒新儒学是时代的需要;理论也存在创新的问题,儒家思想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理论的包容和不断创新。

    重、难点

    重点:董仲舒新儒学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难点:董仲舒新儒学对早期儒学有哪些继承和发展?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问:秦朝和西汉初,分别运用什么理论来治理国家?学生答后,教师导入本课。

    [自主探究]

    一、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背景

    1.西汉初的“无为而治”

    西汉建国时,社会十分贫困,“天下既定,民亡藏盖。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        )的政策。主要内容有:减轻( ),减轻刑罚,释放奴婢,士兵复员,收归逃亡,提倡节约,萧规曹随等。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日盛。但社会危机也随之而来,一是诸侯国势力日益膨胀,二是土地兼并剧烈,三是(    )为患,这些都严重威胁西汉的稳定。

    2.汉武帝的“有为”政治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面对严重的社会问题,汉武帝在位(前141~前87年)时,实行“有为”政治。政治上,改革仕进,实行察举制,选拔人才,实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抑制兼并,实行盐铁官营,中央专卖,铸“五铢钱”,统一货币,大规模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发展农业生产。军事上,北击匈奴,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汉朝的威胁。在实施这一系列有为举措的同时,思想文化上,他也必须相应地有所作为。

    二、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内容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登基后多次下诏要求中央和地方要员推举“贤良方正”之士到长安献计献策,要求被问者书面作答,叫策问。董仲舒曾三次参加贤良对策,上呈《天人三策》,阐发了他的新儒学思想,受到汉武帝的重视。其新儒学的主要内容为:

    1.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不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受阴阳五行家邹衍的五德运行说的影响,提出“三统”说)

    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    ”)的政治思想。以前,所有的君王都是从祖先承受君位,但到了汉朝,刘邦布衣出身,君临天下,这就需要某种理论支撑。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会降灾于他。

    3.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  ”),提倡孝道。早期儒学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系组成的: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董仲舒从中选出君臣、父子、夫妇三项,称为“三纲”。又依据孟子的“四端”说,提出“五常”。“三纲”是社会层面的道德规范,“五常”是个人层面的道德规范。他还大力提孝道,认为孝是天经地义。这一主张,也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4.针对土地兼并现实,发挥儒家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这在当时对减轻国家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节约民力,保证农时,以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巩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有进步意义。

    三、儒学成为正统

    1.汉武帝尊儒措施:①思想方面: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②政治方面: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③教育方面:一是将儒家经典定为国家教科书,正式规定《诗》《书》《易》《礼》《春秋》为“五经”,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二是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一律由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后经考试合格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三是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汉武帝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儒学在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也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2.独尊儒术的结果

    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合作探究]

    探究1  董仲舒的新儒学为什么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答:①汉武帝的“有为”政治,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理论的支撑;②董仲舒顺应时代的需要,糅合法家、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对早期儒学进行改造和创新,使儒学进一步适应了社会现实的客观要求;③汉武帝及其以后历代统治者的大力推崇。

    探究2  分析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答:①思想内涵上,以儒学为主,融阴阳五行家、道家、法家思想为一体。②其政治哲学的核心是“大一统”,他的学说主要来源是《公羊春秋》大一统的思想。③强调“君权神授”,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④外儒内法,德主刑辅。儒家思想在董仲舒新儒学中已不再是道德说教,而是统治者的立法依据。⑤在宣传君权神授的同时,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⑥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终极目的,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迅速成为社会正统。

    探究3  有人对董仲舒新儒学持肯定态度,也有人持否定态度。你认为董仲舒的新儒学应如何评价?

    答:积极意义:①董仲舒复兴了被扼杀百多年之久的儒学,融合其他学派的思想,将儒学整合为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为以后封建统治者提供了如何进行统治的理论基础。②“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有利于巩固和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这在封建社会早期是积极的进步的。③“三纲五常”,作为道德哲学,既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同时也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性,不利于中国社会的发展。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不利于思想文化和学术的自由发展。

    [习题练讲]

    1.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2.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3.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科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4.1585年,万历皇帝步行十里祈雨。行礼结束后,皇帝发表训辞声称:天时大旱固然是由于他本人缺乏德行,但同样也走贪官污吏溇剥小民,上干天和的结果。现在务必要改弦更张,斥退坏人,引用好人。万历皇帝的言行突出体现了()

    A.法家的严刑峻法思想

    B.道家主张“天道自然”

    C.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D.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5.西汉时期,太学开设并讲解《易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这反映出儒学教育()

    A.课程设置多样化

    B.由精英化走向世俗化

    C.向社会下层扩展

    D.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

    [课堂小结]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背景

    1.西汉初的“无为而治”

    2.汉武帝的“有为”政治

    二、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内容

    1.“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

    3.“三纲五常”、孝道

    4.限田、薄敛、省役

    三、儒学成为正统

    1.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2.独尊儒术的结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gpv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