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父母,作为一个成年人,面对每日的工作、应酬、家长里短,情绪的失控变得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容易被人理解,现在的我们很多数时候会拿情绪来解释问题,拿失控来解释错误的行为,拿以后来承诺未来的表现。但事情的发展往往与我们的表现或者预期相反。情绪会作为一面盾牌,牢牢的包括住我们的错误,失去改正的机会。
很多的家长和我讲,只是当时太生气了,只是没有控制好情绪,只是一下子脾气上来了。解释的原因是脾气,表现出来的也是认识到了情绪,但是在后续发展中,这样的情况其实并没有任何的改善。
作为父母,我们都会认为孩子是上天的礼物,一举一动都会牵动我们的内心,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一切,这样的情绪有好自然有坏,我们面对这些情绪的态度,决定了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以及整个家庭的氛围。孩子有时候就像一面镜子,完整的反射出我们的状态,当我们拒绝时他们抗拒,当我们接受时他们欢喜,当我们施压时他们反抗。
我们很喜欢给孩子很多的期望,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却很少关注孩子们真正的需求。我们总是认为孩子是一张白纸,未来的一切需要我们去干预引导,却往往忽略了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当我们面对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时,希望可以明白,孩子只是孩子,而你是他们的父母。并不是给予物质、条件、梦想,他们只要努力去做就好,你的一言一行也在影响着他们的人生和世界。
孩子需要家长的引导,而并非是家长的指导。当面对孩子哭闹、厌学、调皮、抑郁等等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反思自己的做法,并非是指责孩子的懈怠、抱怨孩子的懒惰。孩子是上天给我们的礼物,也是上天给我们的一个机会,在这个可以清晰反映自己的镜子面前,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成长才是我们需要把握的方向。
很多时候如果我们细心去观察发现,会看到和孩子的相处中有很多需要被治疗的伤口,不仅没有得到治疗,反而因为错误的操作变得伤痕累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可以换位思考去体验孩子的感受,也不懂怎么和孩子沟通交流,心里抱着:我也是从孩子走过来,我有经验,我说的都是自己经历过的,听我的去做就没错的,这样一类的想法去和孩子沟通。
结果显而易见,当你没有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必然会承担他面对这种不平等待遇而产生的反抗。事实上,很多问题的本质是我们父母自己,孩子只是孩子而已。
当我们一旦发现与孩子的相处出现了情绪的失控,首先需要做的是先暂停现在的任何行为,从内心停止这样的情绪继续爆发。不要因为情绪而采取行动,要去思考刚才发生了什么,哪一件事情触发了你的情绪点,对事情进行复盘,找出你情绪失控的原因。
当我们开始认识情绪,接纳情绪,了解情绪的时候,也是我们正式开始控制的机会。当你对自己的感觉表示欢迎和认可时,你才能够克制住自己的冲动,而当你对自己的情绪理解的时候,你的情绪就能够得到安抚,从而慢慢褪去。久而久之,原本触发你强烈负面情绪的触发点也会逐渐消失。
情绪的失控一方面源于我们生活的压力,一方面源于我们的认知。在面对生活中的压力,现在很多人都喜欢通过手机、游戏、电视剧等一系列方式来进行消遣排解,这样的方式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错,但是沉迷于这些,就会让我们的情绪变得更加难以控制。甚至会让我们变得没有耐心、易怒、大吼大叫。当出现这样的情况,在陪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放下手机,专注的陪孩子,一方面是锻炼自己,另一方面是孩子很敏感,你有没有用心,他们其实都知道。
关于孩子的教育,一直是我们在面对的难题,但是关于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却很少有这方面的指导。在谈到教育孩子的时候,先谈一些父母的东西,不是为了给父母更大的压力,而是给父母一个概念,孩子的确是受父母所影响的,而这种影响有正反两个方向,把控正向影响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反向影响是我们要尽力避免的。
其实不论我们多么努力,距离完美总是有一些距离。而孩子需要的也并不是完美的父母,了解自己的孩子,做最合适的父母,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本文出自慧智家庭教育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