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巴是孩子们很喜欢的一种自然材料,泥巴对孩子来说,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当小朋友们随手挖到一块泥巴后,总有办法把它想象成自己喜欢的东西,泥巴的可塑性使他们能通过简单的操作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思想。
逢年过节放鞭炮,这种习俗除了带给人们喜庆的感受以外,还有对这种声音的听觉满足。小时候,放鞭炮是我们最乐意做的事情,鞭炮一响起来,争先恐后的跑出去看,但往往只能看着大人们耀武扬威地显摆,小孩只能在鞭炮响完之后,在满地红纸屑里去寻找漏网的哑炮,然后再聚在一起享受那种难得的乐趣。
可是现在没有鞭炮,小朋友们开动脑筋,和老师一起玩起了另外一个很好玩的游戏,叫做摔泥炮。
孩子们先是把泥巴团成一个圆球,接着把大拇指伸进去,一边转动一边捏成小碗状,瞧!孩子们的泥炮都做好了。接着他们试着倒扣往地上摔,看谁的碗摔下去碗底破掉发出的声音最响。
摔泥炮看似简单,但要摔得又脆又响,有很多技巧。首先要把各自挖来的泥巴反复摔打揉搓,直到它们像母亲手里的面团一样柔软而有韧性,太软不成型,太硬不容易破,泥炮的上口要平整,再把这块泥巴捏成窝头形状的凹形,不过有时也捏成方的,尽量捏得薄薄的一层泥面,不能有缺口,不能漏气,否则摔下去“噗哧”一声成了就一团烂泥。捏好后扬起来口朝地面摔下,薄薄的泥面会受急剧的气流影响炸开,发出如鞭炮一样的响声,而薄薄的泥片会像炮皮四溅飞出很远,因此叫它摔泥炮。
![](https://img.haomeiwen.com/i14978669/0647c49e6c8cf46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4978669/7522fb79c53b8dcf.jpg)
泥炮摔出的孔洞越大,从小朋友那赢取的泥巴就越多,因为摔出的孔洞要由小朋友用他的泥巴塞满。当然,小朋友摔出的孔洞你也要去把刚才炸开的洞眼用泥片修补上,再摔再补再摔,就这样循环着玩。今天的泥潭旁边,不时传来清脆的泥炮声,孩子们浑身让泥弄得脏兮兮的,甚至脸上都粘上了泥,却仍乐此不疲。
摔泥炮玩法简单、有趣,孩子们觉得声响大、还能互相比赛,同时,溅在身上的小泥点也具备乐趣,当泥点溅在脸上时用小泥手一抹,没人理会那一脸的泥污,手上身上衣服上都是泥点子,孩子们光着小脚丫,顶着大花脸,一边玩,一边笑,弄得满身满脸都是泥,铆足力气摔下去,“嗵”要么一个大洞要么一摊稀泥……整个活动充满了游戏性,趣味性,孩子们不仅体验到了摔泥碗游戏带来的快乐,更加激发了他们对今后玩泥游戏的期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