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真的减轻了工作量了吗?最初对计算机有好感,是因为看到它所见即所得的Word打字功能,看起来是那样的简洁、工整,似乎不需要我任何劳心费力地用笔写,一篇文章就出来了,效果跟手写的比起来又整洁又快速。听着键盘的声音劈里啪啦,好像这机器在我手中轻如羽翼。
然而从事过一整套文案工作的人都会感觉到,虽然计算机的操作不像手写那样用力了,但要熟练地掌握它的脾性,还需要一番适应。而且,当要完成大段百十来页的文档编写时,频繁地敲击键盘并非像想象中那样省时省力了,一方面要快速,另一方面也要准确,而且准确地敲击出文字也增快了编写的速度,从而也催生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把文章和图片综合起来的美化工作。尽管计算机的文字处理功能越来越完善,越来越自动化,批量化,节约了重复性的操作,然而快速的输出结果也要求更为敏捷的思维,以及更为精美、更有吸引力的美化功夫。
机器的进化从来不是为了代替人类,而是产生更多的工作机会,这种机会包括工作效率的提升,更多工具的使用,以及人的智力的提升。所以,技术的提升造就了新的就业,实质上是造就了新的生活方式和体验方式。技术自身的进化论说在最近十年内不绝于耳,这种对技术的关照的确会开启一个新的时代和新的社会人文领域。这种视角未免过于庞大了,但大技术造就的人的生活境况不得不往大局势方向去走,在这样庞大的视角下,个人被无限地原子化成蝼蚁,看似通过技术人获得了新的胜利,然而个体却必须舍弃唯我的个性来适合更普适的结构、更快的节奏以及更复杂的工作。所以,我实在不想落入这样的哲学式窠臼中,要跳出来,就要转向一个个具体的技术实践。这样才能看清技术到底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也许一旦从批判的、否定的视角去看不断带来新的突破和可喜成就的技术,抽打出它不那么雅观、甚至令人作呕的一面时,实用主义的眼光就退却了,而必须要用另一种非实用主义式的眼光了,也就是哲学的眼光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