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帮义
初冬的洱海周围的农田,当人们沉沉浸在秋的金黄的喜悦时,田野里已经完全褪去了绿色的外衣。一眼望去,深翻的黑土里小春的种子开始了萌芽。
走进一家在洱海流域专门做生态农业的名为大理荣江公司,我们看到负责人的订购热线的电话响过不停。公司负责人葛华进告诉我们今年所种植收获的云粳稻37号目前全部被预订完,今年单卖种突破千万元。
“做农业难,做到有收益更是难上加难,特别是对于洱海流域,采取生态种植既能保护洱海又能让企业和群众双赢,这是我们追求和不断探索和破解的难题,如今荣江公司在6年的不断尝试终于实现”大理州农科院专家倪喜云说。
大理荣江生态农业发展公司成立于2015年,公司秉承“绿色、创新、务实”的发展理念。奉行“生态优先、质量至上、产品安全”的发展宗旨,以严谨务实的做事风格,坚信“踏实走得更远”力求争创行业标杆。每个创办企业的人都希望把企业做好做大,特别是对在大理过去做工程的葛氏两兄弟来说,工程上如鱼得水,从来没有想过去涉及农业种植,在采访中我们才得知兄弟俩的初衷,这还得从这个故事开始。在8年从大理走出到大城市打拼的生意伙伴,想吃家乡米,由于有很多生意上往来,这个小要求肯定要满足,他们专门挑了大理本地种植的米送去,第二年,再送去,这个伙伴直接拒绝,还说没吃出来家乡记忆中味道,这一句话让两兄弟顿时明白自己好心办了坏事,从那以后,两兄弟对做生态农业种植有了想法,随着工程越来越难做,他们决定在美丽的洱海周边做生态农业。
一个不懂农业的人去干农业,后面的辛酸和无奈注定要亲自去尝试,当时他们想,只要出钱找技术人员,自己当个甩手掌柜就好。公司注册后,流转了2000亩土地,开始了自己的梦想,可第一年下来亏了200多万,开始没在意,觉得第一年亏损是正常,因为手里不差这200万,可连续4年每年都平均亏损300万左右,支出和收入完全不成正比,辛苦了半辈子积蓄眼看就要打水漂,俩兄弟有时为这事还红脸,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只好硬着头皮去做,就在公司处在要破产的状态,在州农科院专家的提醒下,卖米难何不试试做种子做适合云南种植的稻谷种,2020年,兄弟俩买断云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云南省首个公认的优质食味粳稻香软米品种云粳37号。在州农科院的技术指导下,2021年由于稻谷种子品质好,开始有了很少的盈利。后来公司又有了好多个品种,2022年开始大展身手。
说起水稻种种植,不是内涵人当然不知道,他首先不能用市面上卖的化学肥料来施肥,葛总指着水田沟边的鱼说,这鱼是判断稻田有没有施化肥的最好证明,在种稻谷时必须要采取渔稻共生的模式,只要渔健康成长稻谷肯定品质很好。我们知道自洱海保护开始,洱海流域开始了生态种植模式,摒弃过去大水大肥的种植模式,采取企业流转,群众拿流转费的同时又可在企业务工。
“我在荣江公司已经7年了,公司就算最困难的时候都没拖欠过我们的土地流转费和务工工资,我们都信任公司”在田里帮忙锄草的张秀琼说。我们在账本上看到这么多年来每年给当地务工工人工资都在九十万以上,群众都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在采访间,一群喜欢钓鱼的人来到基地垂钓,公司负责人告诉我们,稻田养鱼已成为基地人们来休闲的又一亮点,提高了水稻种植的附加值。
现如今,该公司不仅在洱海周边有基地,还将基地发展到洱源、祥云及 楚雄州等地,所有示范区建设围绕洱海生态环境保护,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的要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采取以“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弃物处理资源化”的循环农业发展路径。在生态绿色种植过程中,公司目前已建成日产60吨全程自动化精米加工生产线,有效提高了大米品质。
公司负责人葛华近很得意地给我们看原来的朋友发来的信息,信息上这样说“自吃到你们种的大米饭,我又找到了家乡味觉上的记忆,听说你们一直在亏本,相信只要坚持,一定会都到很多人认可”。
据介绍,目前,大理生态绿色种植的农产品从销售难,到开始受到人们喜欢,这和大理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政府坚持保护苍山洱海、企业群众共同参与分不开。如今的大理苍山翠绿、洱海清澈。生态绿色种植成为主基调,传统农业以绿色、生态、有机模式得到完全“华丽转变”。
荣江公司从亏损到盈利只是洱海流域做农业种植的一个众多典型之一,许多后起的特色种植企业正在规划实施中,大理正实现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真正实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