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小新的上课状态好了很多,我还让他上讲台默写了一些诗句,他默写的非常好。下课后他随我来到办公室,我们在开始第二次咨询之前,有了以下对话:
他说:老师,我昨天晚上第一次睡了一个好觉,没有再头疼,我太开心了。
他说:老师,你比那些大教授还厉害。(因为这一半年他的父母带着他辗转于北京上海一些大医院去看他的头痛,到看不出什么毛病,只是依旧头疼,效果并不好。)
他说:我妈妈说遇到你这样的老师是我们的幸运。
小新的话明显的多了很多,我高兴的回应他,祝贺他的进步!接下来我让他画完自己的自画像。
这一次画画,顺畅了很多。没有再听到他的叹息,他也没有再头痛,他在积极的表达自己,在反复的画了擦,擦了画当中完成了上面的画。
我陪在他的身边,看他整个作画的过程。我能明白,他内心的秩序仍然是混乱的,内心有很多矛盾冲突,但他在努力的呈现出最完美的自己来。
画完以后我们进行了以下的谈话:
你能说说你画这幅画的感受吗?
我画这幅画的时候,心情舒畅多了,不像昨天画起来那么困难。
我看到你在用心的画头发,你画头发的时候什么感觉?
感觉很舒服。
你的头发上面有一些三角,你对自己的头疼仍然是担忧的是吗?
是的。
为什么画了这么大的眼睛?
我看到了自己
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自己?
很自私
你的眼神看起来没有喜悦,你对自己是不满意的,对吗?
是的。
你还看到了什么?为什么眼神这么苍白?是什么事情让你不满意?
我现在在一个氛围很好的环境当中学习,他是我的同学,但是他也经常打扰到我,尤其他有个小妹妹很调皮,有的时候会打扰到我,我就非常生气,有想打她的感受。
那你是喜欢这个环境的,但同时对这个环境也并不太满意,你是希望这个环境让你完全舒服是吗?
是的。
你最希望做的事情是什么呢?
有很好的人际关系。
那你特别希望谁能更懂你?
爸爸妈妈,特别是妈妈。
那现在妈妈不是太懂你,是吗?
他们不能静下心来听听我的话。他们老是否定我。
其实你是有很多想法的,是吗?
是的,我希望我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主。
那你希望什么事情你能自己做主呢?
比如说学习。
但是你也并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主,是吗?
是的。
你的内心呢是有想法的,但是也是比较混乱的,是吗?
是的。比较纠结,管不住自己。
你今天觉得开心吗?
开心,因为老师懂了我。
那咱们慢慢来好吗?
好。
你相信自己会变得越来越好吗?
相信。
那2024从微小的改变开始行吗?
好。
击掌。
击掌。
再见老师。
小新开心地离开了办公室。
整个过程没有任何的讲道理,只是交流倾听。让他完全的把自己的内心展示出来。我只是给他一个化瘀的通道。
下面从专业的角度解读一下他的画,从而更好的认识这个孩子的内心。
第一,他只画了一个大大的头像,并没有颈部以及四肢躯干。
说明他对自己的智力应该是极其自信的,这个孩子应该是被人认为是聪明的孩子,从小被夸惯了的孩子。那么当他一下子感觉自己的学业成绩和他的智力不成正比的时候,他就会很容易消极,逃避。因为现实否定了他和周围人对于他的认知,这会让他很痛苦,也会让他处在大人的压力当中,所以他渴望有更好的智慧。但是呢,他又只是处在幻想阶段,不想去努力。同时说明他的头部确实是有症状的,比如说他的头疼。
第二头发。
他是最后画的头发,而且十分仔细的描绘他的头发,而且头发上面还有很多三角凸出来。
说明他做事追求完美,有上进心,但比较容易陷入自我陶醉中,烦恼也比较多。尤其对于他的头痛,他还是有很多担忧的。追求完美和现实的差距,就让他内心特别冲突。这种冲突折磨着他,使他的头痛显得更加严重。而且他在用头痛来表达自己的烦恼。
第三圆圆的脸。
这个孩子性格是吻合的,也有单纯可爱的方面,人际交往中有比较随和的倾向。这是这个孩子的优点。
第四淡淡的眉毛。
淡淡的眉毛表明他还是有消极的个性的。他虽然渴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他的交际非常狭隘,人际交往非常淡漠。这种渴望和现实又形成冲突。
第五大大的眼睛,眼神苍白无神。
他的内心负面情绪非常多,对自己是否定的,对人有警惕心,比较敏感,多疑,猜忌,这是一个很感性的孩子。他在通过眼睛看世界,但是他看到的因为内心负面情绪的影响,都是不好的一面。他需要学习看到生活当中的美好。
第六大鼻子。
说明他的内心有攻击的倾向。但是因为他的性格比较温和,这种攻击呢,又不表现在外面,他只能在内心形成一种冲击。
第八耳朵没有耳垂。
这个孩子内心情感很淡漠。做事缺乏动机,易受诱惑,但他情感很丰富。他还没有形成足够好的自我认知。向上的理想和现实,他自己能够明白的应该有的正面的发展和他的消极情绪在不断地躲着斗争。
第九嘴巴是张开的。
他很被动,很依赖,在寻求母爱的支持,努力争取得到认可。
这就是这幅自画像,让我们看到的这个孩子的真实的内心。我希望爸爸妈妈能够看懂他,从而给予真正的关爱,让孩子身心更加健康起来。

作者简介】 亓岫,中学高级教师, 语文老师,班主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喜欢读书、写作。近年来写作教育教学随笔和生活随笔两百余万字。童心未泯,爱生活,爱自然,喜欢用文字安顿心灵。人生信仰是“读书写作做良师,简简单单做自己”。其个人教育专著《教育在心》入选《胶东散文年选·半岛散文家丛书系列》,并出版。结集印刷书籍《一起走过的路——亓老师送给孩子的礼物》、《感恩遇见》、《岫心文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