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是中国历史名山,曾有岳山、千山、吴岳之称,是吴帝后裔——太岳部族与吴回部族发祥之地,也是我国祭祀吴帝、黄帝最早的地方。周秦王朝发祥宝鸡,周秦帝王认为这是吴山保护之功,便将其封为西岳。中国五镇之一——西镇吴山坐落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又名吴岳,属于陇山支脉,系二亿年前岩浆侵入上升而形成。其山势巍峨,群峰排空,直逼云端。南北长约13公里,东西宽约9公里,最高海拔2096米。吴山虽有峰十七,但以镇西峰、会仙峰、大贤峰、灵应峰、望辇峰最为壮观。吴山兼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峨嵋之秀、青城之幽、黄山之奇,又加上其林海莽莽,面积多达334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95.7%。
山西平陆县北。又名虞山、虞坂、吴坂、盐坂、颠軨坂。自上及下,七山相重,为太行山重要通道之一。《后汉书.郡国志一》:“太阳县有吴山,上有虞城。”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僖公二年”:“今平陆县东北有虞坂者,即古之颠軨坂......《太平寰宇记》谓晋假虞之道,即此路。”
中条山呵
吴山在浙江杭州市西湖东南。山势绵亘起伏,伸入市区,左带钱塘江,右瞰西湖,为杭州名胜。春秋时为吴西界,故名。
吴山
地址
浙江杭州市西
或云以伍子胥故,讹伍为吴。又因此山有子胥祠,遂称胥山。五代吴越中时(一说宋代)山上有城隍庙,故亦称城隍山,今通称吴山。唐王昌龄《留别岑参兄弟》诗:“谁言青门悲,俯期吴山幽。”宋苏轼《卜算子》词:“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金.海陵《题软屏》:“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城隍阁
城隍阁位于吴山天风景区,连地下共七层的仿古楼阁式建筑,高41.6米,炫煌富丽,融合元、明殿宇建筑风格,大处着眼,细处勾勒,兼揽杭州江、山、湖、城之秀。
城隍阁
城隍阁(杭州新西湖十景吴山天风景区)位于吴山之巅,吴山是七宝山、紫阳山、云居山等几个小山的总称。总面积约1000亩。
连地下共七层的仿古楼阁式建筑,高41.6米,炫煌富丽,融合元、明殿宇建筑风格,大处着眼,细处勾勒,兼揽杭州江、山、湖、城之胜。
凤凰山向东北蜿蜒,山体介入杭州市区东南,形成西湖群山东侧尾部的吴山景区。
吴山古时名胥山,亦称伍山,因伍子胥而得名。至于吴山一名,有人解释说,因这里春秋时是吴国的南方边界,因此就以为山名。
吴山景区主体建筑城隍阁位于吴山之巅,其恢宏的气势可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相媲美,堪称江南四大名楼,是游人登高揽胜的必到之地。
位于售票厅大门边的有一座大型花岗岩浮雕《吴山风情图》,整幅作品长27米、高6米,它以南宋时期为时代背景,再现了那时以城隍庙为中心逢年过节和举行吴山庙会的繁华景象和盛况。
而屹立在浮雕前的四根擎天柱,主要为广场的装饰物是从古代建筑中立柱与斗拱相结合的形态中提炼出来的艺术造型,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中力与美的寓意,渲染强化城隍阁景区的民族风格和历史氛围。
地理位置
吴山,杭州人俗称“城隍山”。
它位于钱塘江北岸,西湖东南面,是西湖群山延伸进入市区的成片山岭。
天目山余脉的尾端,结止于杭州,在西湖北岸形成葛岭、宝石山,在西湖南岸的,就是吴山。
远古时候,吴山和宝石山是史前海湾的两个岬角,南北对峙,随波浮沉。
后来,平陆抬升,人民陆续迁居,来到这一带生息繁衍,逐渐发展、形成现在的杭州城,早在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太守时就曾说过:“天目山千里蜿蜒而东,龙飞凤舞,萃于临安。”
吴山好像是一只梭镖,锲入杭州城内,东、南、北三面俯临街市,西面与万松岭相接,环境风貌在西湖群山中别具一格。
吴山林木葱郁,怪石嶙峋,洞泉遍布,地形地貌曲折起伏,自然景观丰富多彩。
千百年来,伴随着杭州城市的兴衰和演变,吴山积淀了不同时期大量的历史文化,山上山下不但风景优美,而且名胜古迹众多,历史上尤以佛教、道教和民间祭拜偶像的庙宇集中而著称,如城隍庙、药王庙、东岳庙、宝成寺等。
吴山,天下谁称雄 吴山,天下谁称雄 吴山,天下谁称雄 吴山,天下谁称雄 吴山,天下谁称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