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禅宗与茶的关系尤为密切。
随着禅宗在初唐时期的开始盛行,佛门推崇饮茶的风气更加普及。
中唐时百丈怀海创立《百丈清规》,使寺院茶礼越来越规范。
在清寂、古朴的禅堂内,以茶供佛,以茶待客,以茶清心,成为禅宗僧人日常的功课。
![](https://img.haomeiwen.com/i3134521/1ddf57c20479c195.jpg)
对禅宗僧人来说,吃茶俨然是一种严格的禅修工夫,这是禅门茶道的特色。
国人与茶有着密不可分的情结,茶与禅的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典体现。
一杯清茶,禅意盎然,体验人生三昧、有佛学的感悟、有茶人的心境与品味。
佛教的重要活动是坐禅修行。佛教徒"过午不食",因而,需要有一种既符合佛教规戒,又能消除坐禅带来的疲劳和补充"过午不食"的营养。
茶叶中各种丰富的营养成分,提神生津的药理功能,使它成了僧侣们最理想的饮料。
古人认为茶有"三德":一是驱睡魔,坐禅可通夜不眠;二是满腹时能帮助消化;三是"不发",能抑制各种欲望。
![](https://img.haomeiwen.com/i3134521/43305fdd08130e2b.png)
所以,饮茶最符合佛教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
禅宗赵州禅师常以“吃茶”棒喝求法者,以使求法者明心见性。
有一位僧人到赵州拜访禅师,禅师问来访者“新近曾到此间么?”
来访者回答说“曾到”,禅师回答说“吃茶去”。
赵州禅师又问来访者,来访的这位僧人回答说“不曾到”,
赵州禅师淡然如故,答一声“吃茶去”。
后来,寺院的院主问禅师,“为什么曾到也说吃茶去,不曾到也说吃茶去?”
赵州禅师便呼一声院主,院主答应一声,等着禅师道出个中原委,禅师缓缓答道:“吃茶去”。
![](https://img.haomeiwen.com/i3134521/318a6be482c2ab0b.png)
中华茶道的“四谛”
关于茶道的精神,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通过饮茶活动,可以陶冶情操,使自己成为具有俭朴、高尚道德的人。
中国茶道以和、静、怡、真为“四谛”。
“和”是中国茶道的核心灵魂,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
“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坚实的思想核心一一和
中国茶道中的“和”是由《周易》中“保合大和”的观点演化而来的。
茶人都把“和”作 为一种襟怀、一 境界,在茶艺实践中不断修习、体悟.按照“和”的真谛不断追寻自我、超越自我。
![](https://img.haomeiwen.com/i3134521/0b5228dcc335f299.png)
必经的修习之道一一静
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而静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
茶人的心虚静至极,所以,能像镜子一样真实地反映出天地万物。
冲淡闲适,韵高致静”,这是平和宁 静氛围的最好解释。
清朝书画家郑板 桥认为,“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 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 茗泡松萝”,这是空灵虚静心境的最 好范例。
愉悦的心灵享受一一怡
中国茶道的“怡”分为三个境界:
怡目乐口的直观感受。茶人修习茶道,参与茶事活动,首 先是对美的直观感受。
幽美的茶事环境、精美的茶具器皿、醉 人的茶香、甘爽的茶味、悠扬悦耳的音乐,或许还伴有动人的 解说,这一切都会让人的审美器官产生愉悦之感。
茶道的终极追求——真
中国茶道所追求的“真”有四重含义:物之真、情之真、性之真、道之真。
在以艺示道时,茶最好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
器皿最好是真竹、真木、真石、真 陶、真瓷;字画最好是名家真迹;插花最好是新采的真花;此乃追求物之真。
![](https://img.haomeiwen.com/i3134521/549c738af407461e.png)
茶之途——越是深入越是虔诚
古代《茶诗》云:"虽是草木中人,乐为大众献身。不惜赴汤蹈火,欲振万民精神。
"茶禅之道的精神,体现了大乘佛教悲智双运、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真谛。
每一个人,都是一片茶叶。只有投入沸水,将小我提升为大我,将大我转化为无我,才能留下一份经久弥醇的余香。
"茶"字以型释义,乃"草木之中有一人",即人在自然之中。
"人非有品不能闲"。只有有品之人,才能放下身心,融入自然。"
一杯为品,二杯为解渴。"(《红缕梦》中妙玉论饮茶)品茗,其妙处正在于"品"。
饮酒为"醉乡",品茶为"醒乡",从"醉乡"中觉醒过来,进入清纯的"醒乡",才能体验人生,品味人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3134521/dec01a6c81f3a44d.png)
"佛法存于茶汤",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在一杯茶中感受到禅意,吃茶时吃茶,将我们的身心安住于当下,
同时终日吃茶不沾一滴水,洒脱无执,即可将生命的每一个瞬间化为永恒。
茶,清净茶;心,平常心。
以平常心品清净茶,以清净茶养平常心。
佛法、禅机,人生的妙谛,尽在清茶一杯中。真乃:悟与不悟,还得吃茶去!
![](https://img.haomeiwen.com/i3134521/17134c0f3dd0d84d.png)
悟茶即或是悟禅
禅师是禅的参悟者,他们透过一声棒喝、一杯香茗来传承心的顿悟,张扬禅的思想。
在禅者的思想深处,有许多东西是难以用文字去阐述,只能依靠心与心的契入。
时过境迁,赵州禅师回答“吃茶去”的刹那已经逝去,我们也不可能再回到那个时代、那个情景去聆听这一声棒喝,参悟禅者的心灵智慧。
大约这一声“吃茶去”便是茶人与禅者的“道”,它像一扇半开半掩的哲学的门,里面洋溢着的是生活的禅意。
茶,在修身养性时融通了禅意;禅,在日用平常处淡泊自守,恰似茶性,禅与茶,正是走往心灵的方式。
中国的僧人认为茶有三德,一是在坐禅时可以提神,二是在饮食过饱时可以帮助消化,三是可以抑制欲望。
茶因为有这“三德”,被认为有利于丛林修行。在丛林修持者的心目中,禅与茶本是一味功夫,茶道从禅宗而来,并以禅宗为皈依。
泽庵宗彭的《茶禅同一味》中说:“茶意即禅意,舍禅意即无茶意。
不知禅味,亦即不知茶味。”茶室是茶人修心悟道的道场,禅茶交融,可契悟迦叶会心一笑,祖师拈花之意。
![](https://img.haomeiwen.com/i3134521/10de650238757907.png)
如果你也疑惑过为什么有一种茶叶叫瓜片!
如果你也惊叹过竹叶青除了是一种毒蛇和酒的名字,还是一种茶叶的名字!
如果你也曾认为乌龙茶是一种茶,而不知道它是一种茶系的话!
那么我们可以一起走进亿仝选,来了解中国茶叶的发展与茶文化的形成!
手机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https://img.haomeiwen.com/i3134521/678890dd1092ee3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