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下午,借着雨后的清爽到户外透透空气
背着电脑走在凉爽的大街上,寻找着合适的休息地
不久后在一家转角的咖啡馆里备课
隔壁桌坐着一个男孩子,不哭不闹,显得十分安静乖巧
在孩子天真打闹的年纪,为何如此的乖巧?
回想自己,从活泼再到安静,就像街景的喧嚣,每晚深夜又归于平静。
我是什么时候变得安静的?
或许是走出校园的那一刻,收起了真心,提起的戒备,甚至不单单是安静,还多了些许沉默。
为什么会变得沉默,职场真的像战场一样充满深渊和哀嚎吗?
反复思考,我得不出确切的答案
可我不敢否认的是,
安静和沉默可能是因为那些在你上一个台阶的人,用自己“企业”的思维束缚着自己;
甚至他们并不都是靠能力上去的,甚至走的淟涊小路。
不单单是职场,生活、圈层屡见不鲜......
社会充满“合情合理”的小手段,大多数人视而不见。
学生时代,老师在考场里不停逮作弊的考生
他们让我们反映了自己的真实成绩,也告诉我们,努力换来的是成绩,反映的也是真实的成绩。
当我离开校园时,一切都变了,不同的人好像内心有着不一样的砝码,有着不一样的支票,
甚至让我觉得,他们在“光明正大”的作弊,在“合情合理”的作弊。
发现你的领导,没有你聪明、能力强不如你,却依旧是你的领导;
发现你的同事,甩锅丢锅、让你处处挨骂,却有着裙带关系无所畏惧;
发现你的合伙人,小题大做、背后使坏,却因为合同利益不得不笑面相迎。
于是,再有能力的自己也开始了伪装,藏在内心的真实小我告诉自己必须装作低调,处处圆滑,甚至离开这里。
面对那些质疑的地方,为什么要保持沉默。
因为发声后,仅凭自己也无能为力,甚至还会被质疑、取笑。
于是,生活久了,见的多了,也就趋于沉默了。
还记得曾经同事做错事怪罪于你,却没人出来承认;
还记得领导指挥错误,被背受“安排不当”之过;
还记得同一项目同事挨骂,自己却没站出来指责过失……
如果生存法则就是这样,那请让自己变得更有学识,更有能力。
当某时某刻爆发时,在你身上散发的那股能量让所有人感受到:
世界依旧温暖,未来任然可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