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很多年前,我还在读高中,也是平安夜,也是一个人坐在屋子里的平和安静夜晚,在这个属于耶稣的夜晚,我正在读一本叫《人类群星闪耀时》的书,读到最后一段故事——列夫托尔斯泰之死。
熟悉列夫托尔斯泰的人应该知道,这位文学泰斗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从自己的家中悄悄逃离了,最后客死他乡。书中把这一切来由,前因后果,故事发展竟是讲得无比生动,我现在仍记得当时看这段故事的心情,这仍是我至今为止看到过的最感动的故事。列夫托尔斯泰作为一位贵族,在同情农民的同时放不下贵族的身份,在两者之间苦苦挣扎了很久,每当他稍微显露一点与农民平等的意愿,就会遭来妻子的"劝说"、"责骂"、"刁难"。终于,有大胆的人对列夫托尔斯泰先生这种两方徘徊的状态进行了抨击,列夫托尔斯泰对此感到羞愧,在大限将至之前,他终于决定从家中逃走,不再做一个贵族。
书里的故事也许稍有修辞,但我相信这是真实的故事,列夫托尔斯泰在开往异乡的火车上,再也支撑不住,但他临死也不愿再见到妻子,他最后含糊不清的念着:上帝!我看到上帝了!
这是我第一次最直观的认识"上帝"这样一位角色,在那之前,我从来不相信世上所谓"神"的存在。但那一次,竟悄悄的把我心中的"不相信"一词潜移默化的改为了"怀疑"。列夫托尔斯泰把自己的逃离,归功于上帝的指引。我那时在想,如果列夫托尔斯泰是个无神论者,没有那么明确的信仰,他还有勇气扔下贵族的身份,扔下财富和地位吗?所谓上帝,是他自我的催眠还是实有其人呢?
这段困惑折磨了我很久,因为我内心有一个想法——不愿意相信列夫托尔斯泰这位拥有伟大人格的文豪受着所谓的虚无缥缈的"上帝"指引,那么"上帝"是存在的吧?"上帝"是不存在的吧?若是存在我怎么给自己解释;若是不存在,列夫托尔斯泰自我催眠这种解释实在太荒诞,又是我实在不愿接受的说法。当时又正是平安夜,这样的挣扎思考在这种特殊的日子里在我心里疯狂的滋生。
于是,在那之后不久,我就带着困惑去了趟离家不算远的基督教堂,在那之前,我从未去过教堂这种地方,因为不感兴趣。我想亲眼去看看,所谓"上帝"与之教堂,是何种样貌。我特意挑了我认为会有信徒的礼拜天,然而,很快我就失望了,教堂里挤满了凑热闹的大叔大妈,里面显得嘈杂、混乱,我不是有歧视大叔大妈的意思,只是这与我想象中教堂的样子实在差了太远,众人七嘴八舌的讨论声,小孩的吵闹声,台上主持的祷告声让我心烦意乱,我绕开一位大叔,往角落去买了本《圣经》,赶紧逃离了这样一处地方。
我想,教堂里无法找到答案,我就从这本圣经里去寻找吧,然而,纵使我还算喜欢阅读的人,捧着这本《圣经》却"难以下咽",这种条条框框的文字无法吸引我读下去,倒是后来,房龙的《圣经故事》让我读的津津有味。
这埋下的困惑就这样被我搁置到了今天,我一直有意不去想起它,《圣经故事》确实有趣,但它却只是给我呈现了有趣的故事,仍不足以向我解释。
"上帝"是什么?我从来未相信过但我们中国人却一直相信的"灵魂"又是什么?他们到底存在吗?我的理性从来未停止过对它们的否定,但另一方面,我的感性又不愿意去否认它们,甚至有些希望,这个世界上可以存在"灵魂",更甚者,却有"上帝"这一存在。
又临近圣诞前夕,这潜伏已久的困惑,又开始搅动心头,搅动起烦躁,搅动起理性与感性,让两者搅在一起,缠斗、挣扎、苦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