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有智慧的回应。
写这篇文章想要给我的爸爸和妈妈。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55850/0c43cc36b4bc0e80.jpg)
我亲爱的爸爸,13岁因为地主身份从遥远的甘肃扒火车来到了新疆。
一个13岁的孩子一路上经历的艰辛,到了,新疆后,寄居在好心人的家里,孤苦伶仃把自己养活大了.
我从来没有问过父亲他的那些经历。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孩子。
就非常理解父亲,有时候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忽然大发脾气。
因为在他童年时,他的爸爸就不在了,一个13岁的孩子,为了生存。
没有人教育,他怎样表达自己的情绪。
他也没有什么安全感,就咬紧牙将自己所有的一切埋藏在幼小的内心。
没有父母的关爱.所以在遇到他不满意,他不会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需求,只会无意识的发泄出来。
爸爸真的很不容易!
我亲爱的妈妈是家里的老大。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55850/abbf1377c76bfcd0.jpg)
有兄弟姐妹疼爱她的姥姥姥爷,但是听妈妈说,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姥爷,忽然不见了,她小的时候和姥姥两个人独自承受了很多。
妈妈的性格人缘非常好。
但是,当她受到爸爸的攻击时,因为妈妈在原生家庭没有与爸爸那样情绪的人对话过,不愿意与爸爸有语言上的冲突,怕尴尬,只会自己承受。
我也会有妈妈的影子,不愿意和别人争执,怕面对矛盾.
没有提前把事情说清楚,建立规矩。
会相信别人像自己一样。不勇敢的说出自己的请求,会造成不必要的矛盾冲突。
妈妈是很有自我追求的人,在哪里都会很愉快,而爸爸很有奉献精神,因为很爱我们,所以希望我们都在他身边,只有他能够把我们照顾好,其实是爸爸很需要我们在他的身边。
我们和他一样,具有独立精神,这么多年爸爸终于慢慢接受了这个事实。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55850/0cca8b56da980303.jpg)
爸爸妈妈看了这篇文章后他们一定就会明白这么多年困扰他们的问题了。
在许多暴力语言问题的背后都藏着一个词。
1、需求
父母对孩子的责备后面藏着需求,希望你更优秀。
妻子对丈夫的抱怨背后藏着,我很担心你需要你的陪伴。
丈夫对妻子不耐烦的回应背后,藏着需要理解包容倾听
我们要看到暴力语言背后的需求,理解对方。
将他们的语言行为看着对我们的信任,想要得到我们的帮助。
善于从对方的对话中看到需求。
我常常对孩子们说:生气发火的人最可怜,因为他需要很无助!
如果他可以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与需求,而不是用愤怒和指责。
尽管,我们常常把责任归到对方身上,是对方让自己的发
无意识的习惯性地指责,而不是尽量平静地说出自己的要求。
人们时常习惯指责对方满足我们为满足的需求。
我们也总是因为对方没有让我们满足而心生怒火。
行为背后最终指向的都是我们的需要。
暴力根源在于双方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求,同时确定表面的行为作出评价。
2、安静倾听的力量。
安静的倾听本身就有一股巨大的力量。
尤其是孩子,女性需要更多的包容。
如果家长不耐烦对孩子的倾听,孩子就会越来越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和他孩子同时欣赏倾听一个曲目,我喋喋不休地在夸奖他同校的孩子演奏的是多么的好。
他坐在钢琴前,忽然把眼睛扔在沙发上。
双手捂住脸生气的说:你坐在这里就是为了夸别人吗?
我不想练习了。
我平静地对他说: 你需要妈妈做什么?
他说我不想让你听我练习。
我走开了。
回到自己的房间,仔细的回想.
我坐在那里不是在帮助他,而是为了满足我自己想要听他演奏的需要.
我并没有体会到我在夸别人是他的情绪。
我看到了他的愤怒后及时询问了他的需要。
解决了问题。
2.1、不抱任何偏见的倾听,即是对对方的尊重,也是一种沟通的智慧。
耐心的倾听激发对方表达感受的愿望,从而让我们找到感受背后的需要,了解对方真正的请求。
3、合理的反馈。
3.1、用真实的情感去替代刻意地应付。
3.2、用体会感受替代建议与意见。
3.3、用客观询问代替主观的评判与建议。
倾听时也让对方感受到被理解在同一频道,传递自己的深有感同的感受,让对方建立信任。
主动体会对方的感受说出这种感受主动表达提问前,先说出自己的感受与需要。
通过询问对方具体的信息,找到对方语言背后的需求。
而不是把关注点放在对方抱怨的这个点上,这样对方就会被你拉进理智的轨道。
4.1、大声地勇敢的客观的说出自己的感受与需求,不指责。
4.2、换个安静的环境,让自己冷静下来。
改变错误的思维,才能更好的舒服的对话!
家庭的爱与关注让我们更自信、勇敢的表达!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55850/fed2aa9881f5ee2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