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电话,收到移动的短信提醒,核心意思是讲,尊敬的客户,您的手机账户透支已超过四百元,请您及时缴费充值。今年之前,话费和订单量和利润是成正比的,话费越多,业务越好。现在,话费是与订单协调成正比,客户下单越来越谨慎,会问很多以前不问的细节。
前天找到的供货商,只是讲了下客户的意向,他昨天就把样品打好了,还将所有他能想到的需要留意的细节打印出来,赶在快递下班前寄给我。样品费讲都没讲,还叮嘱说客户有别的要求,可以随时沟通,他会尽快给我回复。
他也是八零后,一家三口在广州,夫妻两个经营一家小工厂,他朋友圈里连续发了好多焦躁的说说,譬如“TMD太难了”“2020年扛得住就扛!扛不住就得死扛!!!”他说他要时常拿着一个写着联系方式的牌牌去街上招客户,还说招不招得到不看实力看运气。一边是工人找工作,一边是工厂找客户,一边是客户找市场。
六年前,去市场里跟商家拿货,订单小了,谈的机会都不给,三年前再去,一件两件都行,用那位东北大姐的话讲,蚂蚱腿也是肉啊。这几年的订单,从没有像今年这样,工厂的回应会这样迅速。客人也没有像今年这样,着眼于成本控制,多了挑剔。
夜里看外贸相关的资讯,口罩类的防疫物出口资门槛已经不是普通企业能企及的,网上的国际业务,也由于运费的增加,以及国外的政策风险加大,回款率降低,等等不确定因素,举步艰难。
这个时候,所谓庆幸,就是你还有一些客户,客户还能下一些订单,重点并不在订单上,而在于还有这样的联系在,撑到疫情结束,就是艳阳天。
并不是只有危难没有机会,当下最是有机会。因为疫情影响,订单下滑,很多供应商会放低姿态,原先难以接触的一些高品质,高起订量,高预付款的产品,现在可望而可即。一些有特色的产品,原先并不好找,网上多是二道贩三道贩,信息的甄别很费精力,免不了有试错的过程,这会儿那些曾经傲慢的大神们,都开始俯下身段迎接我们这样的有野心的以往处于边缘的求购者。
太顺利的时候,功夫会流于表面,因为稍微动下脑子,或是照办现有流程和过往经验,很多事都能八九不离十的得到还算满意的果。太多工作上的事,一没优化流程,二没资料累积,三没规范标准,以至于经常将力气耗费在低端重复性的工作上,即使是一份合同,都不能有多样的可选择的模板,拿来就用。
挣钱容易,经营难,管理更难,用心动脑去琢磨这些细节,不只是难,还有烦。跟别人聊这些,侃侃而谈,头头是道,形成文字,却无从下笔。粗线条的做事,最是容易,以结果为导向就是。但一个人的本事只一个人用,要么关键人流失风险大,要么就是能者多劳,累的够呛,也左支右绌。无法复制的工作方式方法技能,小而美的时候,灵活高效,大而众的时候,就很难有条不紊,保证整个系统的协调持续。
制定规则,设定规范,立下规矩,寻找规律,这样就能让后来者,跟随者,引导者,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可以期望有天赋的能者,但不要奢望在一个群体里每个人都是那样,一个群体再怎样高标准,严要求,即使整体再强,它也有一个正态分布。没有世界五百强的命,更不要得世界五百强的病,什么病?妄想病。
可以有理想,可以做一个理想主义者,但不要苛求完美。完美是自己的事,完美是一个追求的过程,不是一个既定的结果。
就像那位很快就把样品做好寄给我的供货商,他没有那么多道理,他除了讲要扛下去,他更多是去做,事情是干出来的。如果此刻生存是第一位的,那就去求生存。如果此刻换代升级是迫切的,那就去升级换代。可以有跨越的发展,但不要总去寄希望有那样的情形出现。
房东阿伯把一楼做了很大的修改,今年,他的租户少了五分之二。我问阿伯为什么花这样大的力气去做修改,阿伯说隔壁家去年就这样了。那家卖菜小店旁的干洗店关门了,卖菜老板把干洗店的门面租了下来,比他们原来的店大了一倍多,门头做的大气醒目,货架换了新的,品类也多了。常去的商超又在打折,人们整推车整推车地买买买,我心心恋恋的土豆便宜到出乎意料。
五宝还是吃了睡,睡了吃,而我还是不想睡,然后醒了就不睡不着。教堂客户还是半夜里发邮件,还是为着一个旧订单讨价还价,我回复的只表述原则,只阐述各种协商方案,没有半句讲到底线,底线在哪?底线就是不能丢了这个客户。等解决好了教堂窗户的事,新订单就该踢我的门槛啦,想想也是激动。
手机上也能写文字了,不需要坐在电脑前噼里啪啦,可以关了灯,半躺着,既不会因为开灯让五宝嫌弃,也不会出太大声打扰小家伙儿做美梦。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这么些事,何况哥哥我的客户们还是很给力的,轻松日子过得够多了,糖吃得,盐也吃得,干就是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