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高质量iOS与OS X代码的52个有效方法》--第六章 第37条
(ps:此乃读书笔记,加深记忆,仅供大家参考)
第6章 块与大中枢派发
当前多线程编程的核心就是“块”(block)与“大中枢派发”(Grand Central Dispatch, GCD)。“块”是一种可在C、C++、及Objective-C代码中使用而“词法闭包”(lexical closure),它极为有用,这主要是因为借由此机制,开发者可将代码像对象一样传递,令其在不同环境(context)下运行。还有个关键的地方是,在定义“块”的范围内,它可以访问到其中的全部变量。
GCD是一种与块有关的技术,它提供了对线程的抽象,而这种抽象则基于“派发队列”(dispatch queue)。开发者可将块排入队列中,由GCD负责处理所有调度事宜。GCD会根据系统资源情况,适时地创建、复用、摧毁后台线程(background thread),以便处理每个队列。
第37条:理解“块”这一概念
块的基础知识
块与函数类似,只不过是直接定义在另一个函数里,和定义他的那个函数共享一个范围内的东西。块用“^”符号来表示,后面根这一对花括号,括号里面是块的实现代码。
^{
//Block implementation here
}
块其实就是个值,而且有其相关类型。与int、float或Objective-C对象一样,也可以把块赋值给变量,然后像使用其他变量那样使用它。块类型的语法与函数指针近似。
void (^someBlock)() = ^{
//Block implementation here
};
块类型的语法结构如下:
return_type (^block_name)(parameters)
块的强大之处是:在声明它的范围里,所有变量都可以为其所捕获。这也就是说,那个范围里的全部变量,在块里依然可用。
int additional = 5;
int (^addBlock)(int a, int b) = ^(int a, int b){
return a + b + additional;
};
int add = addBlock(2, 5);
默认情况下,为块所捕获的变量,是不可以在块里修改的。在本例中,假如块内的代码改动了additional变量的值,那么编译器就会报错。不过,声明变量的时候可以加上__block修饰符,这样就可以在块内修改了。
NSArray *array = @[@0, @1, @2, @3, @4, @5];
__block NSInteger count = 0;
[array enumerateObjectsUsingBlock:^(NSNumber * _Nonnull number, NSUInteger idx, BOOL * _Nonnull stop) {
if ([number compare:@2] == NSOrderedAscending) {
count++;
}
}];
//count = 2
这段范例代码也演示了“内联块”(inline block)的用法。传给“enumberateObjectsUsingBlock”方法的块并未先赋值给变量,而是直接内联在函数调用里了。
如果块所捕获的变量是对象类型,那么就会自动保留它。系统在释放这个块的时候,也会将其一并释放。这就引出了一个与块有关的重要问题。块本身可视为对象。实际上,在其他Objective-C对象所能相应的选择子中,有很多是块也可以响应的。而最重要之处则在于,块本身也和其他对象一样,有引用计数。当最后一个指向块的引用移走之后,块就回收了。回收时也会释放块所捕获的变量,以便平衡捕获时所执行的保留操作。
如果将块定义在Objective-C类的实例方法中,那么除了可以访问类的所有实例变量之外,还可以使用self变量。块总能修改实例变量,所以在声明时无须加__block。不过,如果通过读取或写入操作捕获了实例变量,那么也会自动把self变量一并捕获了,因为实例变量是与self所指代的实例关联在一起的。
然而,一定要记住:self也是个对象,因为块在捕获它时也会将其保留。如果self所指代的那个对象同时也保留了块,那么这种情况通常就会导致“保留环”。
块的内部结构
每个Objective-C对象都占据着某个内存区域。因为实例变量的个数及对象所包含的关联数据互不相同,所以每个对象所占据的内存区域也有大小。块本身也是对象,在存放块对象的内存区域中,首个变量是指向Class对象的指针,该指针叫做isa(参见第14条)。其余内存里含有块对象正常运转所需的各种信息。
6-1.png在内存布局中,最重要的就是invoke变量,这是个函数指针,指向块的实现代码。函数原型至少要接受一个void*型的参数,此参数代表块。刚才说过,块其实就是一种代替函数指针的语法结构,原来使用函数指针时,需要用“不透明的void指针”来传递状态。而改用块之后,则可以把原来用标准C语言特性所编写的代码封装成简明且易用的接口。
descriptor变量是指向结构体的指针,每个块里都包含此结构体,其中声明了块对象的总体大小,还声明了copy与dispose这两个辅助函数所对应的函数指针。辅助函数在拷贝及丢弃块对象时运行,其中会执行一些操作,比方说,前者copy要保留捕获的回校,而后者dispose则将之释放。
块还把会它所捕获的所有变量都拷贝一份。这些拷贝放在descriptor变量后面,捕获了多少个变量,就要占据多少内存空间。请注意,拷贝的并不是对象本身,而是指向这些对象的指针变量。invoke函数为何需要把块对象作为参数传进来呢?原因就在于,执行块时,要从内存中把这些捕获到的变量读出来。
全局块、栈块及堆块
定义块的时候,其所占的内存区域是分配在栈中的。这就是说,块只在定义他的那个范围内有效。例如,下面这段代码就有危险:
void (^block)();
if (/* some condition */) {
block = ^{
NSLog(@"Block A");
};
}else{
block = ^{
NSLog(@"Block B");
};
}
block();
定义在if及else语句中的两个块都分配在栈内存中。编译器会给每个块分配好栈内存,然而等离开了相应的范围之后,编译器有可能把分配给块的内存覆写掉。于是,这两个块只能保证在对应的if或else语句范围内有效。这样写出来的代码可以编译,但是运行起来时而正确,时而错误。若编译器未覆写待执行的块,则程序照常运行,若覆写,则程序崩溃。
为解决此问题,可给块对象发行copy消息以拷贝之。这样的话,就可以把块从栈复制到堆了(???)。拷贝后的块,可以在定义它的范围之外使用。而且,一旦复制到堆上,块就成了带引用计数的对象了。后续的复制操作都不会真的执行复制,只是递增对象的引用计数。
void (^block)();
if (/* some condition */) {
block = [^{
NSLog(@"Block A");
} copy];
}else{
block = [^{
NSLog(@"Block B");
} copy];
}
block();
除了“栈块”和“堆块”之外,还有一类块叫做“全局块”(global block)。这种块不会捕捉任何状态(比如外围的变量等),运行时也无须有状态来参与。块所使用的整个内存区域,在编译期已经完全确定了,因此,全局块可以声明在全局内存里,而不需要在每次用到的时候于栈中创建。另外,全局块的拷贝操作是个空操作,因为全局块绝不可能为系统所回收。这种块实际上相当于单例。
void (^block)() = ^{
NSLog(@"This is a block");
};
由于运行该块所需的全部信息都能在编译期确定,所以可把它做成全局块。
要点
- 块是C、C++、Objective-C中的词法闭包。
- 块可接受参数,也可返回值。
- 块可以分配在栈或堆上,也可以是全局的。分配在栈上的块可以拷贝到堆里,这样的话,就和标准的Objective-C对象一样,具备引用计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