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言值读书会-好书共读-《学会提问》day23
【原文】
具有人们熟知的某些特征的事物,被用来帮助解释和它具有类似特征的事物,通过留意这一现象,你就可以识别类比论证。这样,我们就做了如下的假设,如果我们有兴趣要解释的事物,与被拿来和它作比较的事物在很多重要方面都相似,那么它在其他重要方面也会与那个事物相似。
例如,我们可以想一想这个类比:“重新学习几何就像骑自行车。一旦开始了以后,所有的一切都会自动回来。”骑自行车这项活动有很多大家熟知的特征,它被用来解释重新学习几何,这是一项不太为人所知的活动,和骑自行车有一些相似的特征,但并不完全相似。
【感受与思考】
我自己就特别喜欢用类比,打比方的方式,跟别人说明某个观点,某个概念,也正是如此,我既知道类比的威力,也明白类比的局限性和迷惑性。
随便举2个例子:
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大海是最不缺水的,但是所有的江流,小溪最终都会汇入大海,所以,人也要变得宽容,才会获得源源不断的好运和人脉资源。这句话,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个客观事物,类比了人也应该有包容的胸怀。
两者不同点在于,河流之所以汇入海洋,是因为地势低+地球重力影响。但是呢,人的胸怀,可不是靠一句话,就可以变得广阔与包容的 ,更多是靠积年累月的,主观上的可以修炼。
②奔跑与成长
“我想象中的晨跑,是我和大为迎着日出,肩并着肩幸福地跑着,可大力跑得实在太快了,我只能追赶她的背影,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跑到大力身边的。”——《爱情公寓5》
我个人也很常常用“奔跑”来比作“成长”,因为两者很相似,都需要付出努力+长久的时间,而且“奔跑”、“道路”这些元素,可以搭配其他词语,进行不断地延展,比如“职业弯道超越”、“人生起跑线”、“陪跑者”、“指示标”、“抉择的十字路口”等。
但是关于“成长”,“奔跑”以及其所延伸的“元素”,也不能完全穷尽在“成长”中,出现的的所有可能,比如“不断迭代的知识体系”、“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社会宏观趋势”等等。
小结一下,很多时候,类比就是一种“思考的模型”,这个“模型”是被高度简化的,虽然形象生动, 但终究是有瑕疵和有迷惑性的。我上面提到的两个类比,是相对积极的,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调动消极情绪的类比,比如:
“同样都是XX岁,别人在圈子里风生水起,你怎么混得这么差?”
“生活就像是XXX,既然不能反抗,那么就好好享受吧。”
反驳的关键就在于,AAA并不是BBB,两者的差异性,远远大于相似性,只要抓住了这一点,对方也会发现自己的论证其实非常脆弱,毫无根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