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公冶长篇》第十二章: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解析:
子贡说:“我不愿别人把不合理的事加在我身上,我也不想把不合理的事加在别人身上。”孔子说:“赐呀,這不是你的能力所能夠解決(控制)的啊。”
这一章解析完后,心生一个感慨,原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样的道理,孔子在几千年前就早早的悟出来,且很清楚的告诉大家,有些事想想是可以的,但是真的不是仅凭我们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实现的。
子贡的这句话用现在人的话再解释一遍,或许可以这样说:我不希望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我也不会不公平的对待别人。怎么样?各位看官觉得这是子贡自己就可以做到的吗?
别人是否公平的对待你,你能控制得了吗?很明显控制不了,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能够让自己不要不公平的对待别人。
同样的,在生活中,有太多的事,人们都存在着这样的期望。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每个人都会说:我希望别人不要欺骗我,而我也不会欺骗别人。
老板对待员工的期望,都会这样说:我希望员工都不要懈怠工作,而我也不会怠慢员工。
老师对待学生,都会这样表态:我希望学生都能认真的学习,而我也会认真的教学生。
然而事实上呢?别人是否欺骗你,你能控制得了吗?员工是否懈怠工作,你能把控得了吗?学生是否认真学习,你能全部了解清楚吗?
答案会是惊人的一致:不能!因为,我们可以把控的人从来都只有自己,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对人和事,有美好的期望是正常的,可是真的要做到完全按照自己的臆想去施行,恐怕是有些困难的。
子贡有这么美好的愿望,可以表现出他内心的高尚和坦荡,但是同样也暴露出了,子贡是个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者。他从自身出发去想别人,甚至以自己为样本去要求别人,想法固然是好的,但实施起来却是不那么理想的。
子路认为的不合理与别人认为的不合理,二者之间的标准是否一致呢?如果三观不一,子路“不合理”或许就会成为别人口中的一种玩笑和肆虐。
如果子路真的要坚持这样去推行,就只能说,看堪运气咯!但结果其实大家都可以预见了吧?就是夫子说的“非尔所及也。”
“之乎者也”清楚而简单的告诉大家,想改变别人是不现实的,千百种人就有千百种方法应对生活工作。我们可以希望他人能心怀善良,但是不能左右别人是否真的善良。我们可能可以影响一小部分的人,但是我们很难改变整个世界。正确的认识到这一项非我们的意愿和能力可以控制,才会显得不那么纠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