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是修养仁爱、宽容、谦让、与人为善等能给自他带来安乐的精神品质。也就是说,要关注其他生命的福祉,并且自觉调整自身行为,让众生感到安适快乐。
所以,修行有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一是替众生着想,二是为此而采取转化内心的实际行动。
从长远来说,我们若真心替别人着想,首先需做到自律,不仅在别人遭灾的时候帮扶一把,而且更切实地在平日生活中时常检讨、克制那些会给自他带来痛苦的身心行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人与人,人与自然,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使大家享有一个更和谐的生存空间。
身体的行为主要由心决定,我们如果能够调伏内心的负面情绪和思想,外在行为自然会随之改变。负面情绪是指会给自他带来痛苦的内心活动,如愤怒、仇恨、嫉妒、贪婪以及焦虑、抑郁、恐惧等等。
自律的第一步是觉察。留心观察自己身语意的活动,观察负面情绪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它的破坏性、欺骗性何在。
即使像愤怒这样狂暴的负面情绪,也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也需要各种条件才能产生和壮大。
如果我们能了解这些,就有办法克制、削弱、化解愤怒的情绪。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会显现很多负面的东西,对此保持敏感情绪是我们一辈子都要去做的事儿。
然而,大多数人对待负面情绪的态度都是听之任之。反正迟早会过去,那就等他自己过去好了,何必那么认真的对峙?这主要是因为没有认识到负面情绪的破坏性。他使我们失去对整体局面的判断力,而愚蠢的陷入愤怒、嫉妒或惶恐中。在这个状态下,我们很难做出明智的决定和行动,很难照顾到自他的利益,甚至会使自己和他人处于危险的境地。。
负面情绪会破坏我们内心的安宁,有些是短暂的,有些更持久,而这种更持久的破坏,往往也来自我们自己对面负面情绪的看法。人们常说,凡事要想开一点,想开一点,就是不强化对时间和情绪的负面认知,不在心里编故事,夸大加重感受。自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不让自己沉浸在对人对事儿的无益的想象中。
负面情绪具有欺骗性,他让我们相信可以从中得到保护和满足。很多时候,我们发怒是因为觉得这样我们会更强大。
可是你看,辨论中往往是理屈词穷,眼看败局已定的那一方先失去耐心,甚至开始攻击谩骂。同样的傲慢,恰恰暴露的是一个人的性格的不成熟和内涵的不够丰富。
没有什么比贪婪更具欺骗性。我们总以为自己不快乐的原因是拥有的太少,我想要的没得到。虽然正当合理的需求与过度奢求之间的区别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如果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得到某种东西或实现不同状态,而不是这个东西这种状态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我们就该小心不要被贪婪牵着鼻子走。
比如我们要生存,就必须吃东西,但是如果我们关注的是吃而不是吃饱,就很容易吃过头。过度饮食的结果不是强壮身体,反而给身体带来损害。对负面情绪进行仔细观察,我们会慢慢发现负面情绪的存在,直接意味着幸福感的缺失。
没有自律,无论是建设自己的幸福生活,还是建设大家共同的幸福生活,都不会有太大的效果。然后,自律不是压抑情感,不是遵循强制的规定,也不是要做出一副道德楷模的样子给人看。
自律的动机是考虑他人的感受,不想因为自己的不当行为给他人带来伤害,让他人痛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