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半场的创新家
在端午节大课后,终于又看到李教授站上了研习社的讲台,课程结束前,总结出了这个时代创新家的三点基本素养:
1.独立思考
2.热爱读书
3.相信理论
第一点一定没有争议,第二点可能会有争议,第三点就会有人说:满脑子理论,这不是书呆子吗?实践才能出真知,眼见为实等词不断从眼前晃过,电视里哪些“专家”所说:理论上如何好像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不可信的代名词,那么,你相信理论吗?
首先表立场:我坚信理论为先,理论是能够推动整个时代发展的唯一因。
接触到理论这个说法,抛开上学时的数理公式不谈,其实最早形成印象也来自李教授的第一性原理的课程。
现代的案例是特斯拉,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是物理学,探究特斯拉与spaceX,或者是最新的隧道项目,我们便能发现,马斯克是把这个最终产品的物理计算结果拆开,去探究公式左侧各个元素的增减对结果带来的变化,从而发明了电动汽车(以往的电池成本过高,无法量产汽车)探究火箭成本时,开创了spaceX,而这一切,都归功于从理论上推倒出了了可行性。
当我们回顾历史,甚至我们可以将人类史看成是一部理论的进化史,从工业上来说,牛顿的力学体系,蒸汽机,电力学,通信学到现在的互联网,陪伴我们从原始社会,工业1.0走到了工业4.0。
理论是什么呢?在我看来,理论是从经验中提炼出来,给定了边界的不同学科的“元知识”,缺少这些元知识的人,就是这个时代识字的“文盲”,因为除了以有经验中的东西,他们无法针对一个新的事物做出自己的判断,只能跟着舆论摇摆。
理论应该应用在何处?
1.探路:每一个创新都是概念先行的,理论上的推倒像金属探测仪,让我们不再去要撬开地面,去看看下面有没有矿,而应该是我知道哪里有个东西,我要去往哪里开发。拼多多就是选择将淘宝与京东的用户图铺开,选择了底部突入,避免正面交锋,在最激烈的实体电商中杀出了自己的地盘,这个方向一定不是经验所得,而是推导出了市场中没有被满足的需求。
2.精进:有没有发现身边的很多工作了一定年限的人,他好像总是在做,但是能力却好像没有什么提升了,并且我们还很难从热情或者能力上找到问题的原因。唯一的不同点是,同样面对一个问题的出现,有的人会总结出一条错误经验;而有的人研究的是:针对这件事,是不是我的思考方式有问题?长此以往,前者会越发相信经验,在遇到问题时力图自圆其说。而后者才能真正击透工作的本质。怀疑自己思考方式的过程,便是不断刷新自己理论体系的过程。没有理论更新的不断练习,只能在低层次里累加经验,就好像再努力练习钻木取火也创造不出一根火柴。
最后,大家终于知道奇异博士是怎么预测未来的了吧!
CSW (后记:我说的都是错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