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诫子

作者: 纷至沓来 | 来源:发表于2023-09-17 22:33 被阅读0次

原文:

周公诫子

《韩诗外传》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译文:

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辅助天子,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还要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谦卑的态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文章解析

内容主旨

课文以"吐哺握发"相容君王为国家礼贤下士,殷求人才的精神,并以六种"谦德"强调谦虚谨慎是理天下、成大业的第一要素。

写作特色

第一,文章言简意赅,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逐层深入地论证观点。本文先摆出论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起、承、转、合"是议论文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层递式结构的一种引申,是古代论说文的章法。"起"即开头破题,引出论述的问题,如本文"诫子"第一句;"承"即承接开头,对论述的问题加以阐述,如本文证明论述部分:"握发吐哺",六种"谦德";"转"是从各个角度证明论点,如本文的反面论述部分;"合"即最后进行归结,如本文最后用反问句总结问题,起深化中心的作用。

(下篇继续分析)

相关文章

  • 检验自己是否真正谦虚:《周公诫子》

    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 曹操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哪里?反映了其怎样的抱负?

    周公吐哺的来历 据《韩诗外传》记载:“成王封伯禽(周公之子)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其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

  • 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周公吐哺

    别说读书苦,那是你看世界的路—— 【典源】《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周公之子)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其...

  • 周公诚伯禽

    周公诫伯禽 《论语》札记之“中国第一部家训” 陈建军 《论语》微子篇第10章:“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

  • 身体里的另一个我

    “何子诫,你为什么要叫何子诫?”一旁的夏浩问着埋头写作业的何子诫。 “你怎么那么无聊?”何子诫白了夏浩一眼。 “哎...

  • 奇思妙想|身体里的另一个我

    “何子诫,你为什么要叫何子诫?”一旁的夏浩问着埋头写作业的何子诫。 “你怎么那么无聊?”何子诫白了夏浩一眼。 “哎...

  • 子梦周公

    孔子渐渐睡去,却在恍惚之中坐起,只觉身轻如雾,随风飘远。悠悠之中,望到一片白光。那白光来自一处山林。山林之后,有瀑...

  • 《 诫 子 书 》

    《 诫 子 书 》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 歌德诫子

    歌德,(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戏剧家、诗人、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政...

  • 《诫子云》

    夜冷星稀路转寒,茅飞巢破将欲散。 如何振翅一傲骨,徒居茫茫皆不见。 少时齐羽恨天高,怒飞八万豪云淡。 羞与燕雀衔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周公诫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hnw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