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说过一句话:“当古罗马和斯巴达都灭亡了,还有什么国家能永世长存!”
说起罗马帝国,我们脑海中闪现过的总离不开如下画面:罗马大斗兽场、君士坦丁凯旋门、圣索菲亚大教堂、罗马万神庙。或者,我们想起了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们: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再或者,我们眼前铺展开的是一个有着多种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的超级大帝国。
在罗马帝国的极盛时期,社会的经济水平达到了空前繁荣,疆域领土极为广阔,但人们在谈论起罗马帝国时,似乎并没有脱离诸如“荒淫”、“残暴”、“血腥”、“贪婪”等印象。
世界上没有哪个帝国能够永恒存在,罗马帝国在经历过不可一世的辉煌之后,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没落和衰亡。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末代皇帝罗幕洛被日耳曼雇佣军首领废黜,这成为罗马帝国灭亡的标志性事件。
还在这位西罗马帝国的皇帝罗慕洛·奥古斯都尚没有被废黜之前,帝国内部已经四分五裂,帝国的大厦随时都会崩塌。
关于罗马帝国的衰亡问题,历来颇有争议。通过一些史料和文献,人们认为,罗马帝国的真正终结者不只是来自外邦的侵略者,更在于其内部的种种腐朽问题,比如传统道德的丧失、尚武精神逐渐被丢弃、人们沉迷于荒淫享乐之中、社会财富严重缺乏再生能力等等。
詹姆斯·奥康奈,这位美国古典学家,目前从事罗马帝国相关问题研究的专家,他在最新的著作《新罗马帝国衰亡史》中提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其中的一些极具颠覆性,为我们提供了的看待罗马帝国衰亡问题的全新角度和思路。
在这部历史著作中,詹姆斯·奥康奈不仅谈论到罗马帝国的成功,也根据史料分析了罗马帝国失败的原因以及对世界的影响。为了避免历史读物中容易出现的枯燥和乏味,詹姆斯·奥康奈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基础上,以富有文学性的笔法对罗马帝国的衰亡过程进行了再现。在阅读本书时,读者极容易产生一种“听一位老人讲述罗马帝国往事”的感觉。詹姆斯·奥康奈的写作风格亲切平和,没有那种晦涩难懂、佶屈聱牙、卖弄学问的感觉。
詹姆斯·奥康奈是个成功的故事讲述者。罗马帝国的衰亡过程在他笔下变成了带有画面质感且引人入胜的一段段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不乏我们曾经听说过的某些名字:东哥特人杰出的领导人狄奥多里克、扩张东罗马帝国的查士丁尼一世、原本担任执事而后被推举到教皇宝座的格列高利。
查士丁尼一世。本图来自网络。这部书中,虽然呈现出的是片段式的故事,给人的感觉有些跳跃性、不连贯,较为分散。但詹姆斯·奥康奈却也从三个主要方面对罗马帝国的衰亡过程和原因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即:文化、经济和宗教。因为在分析罗马帝国的衰亡问题时,人们首先给出的答案是:野蛮人的入侵和连年战争击溃了罗马帝国。但实际上,罗马帝国的历史上极少断绝过战争。如果说,外族入侵导致了罗马帝国的毁灭,其实这也只是外部原因,而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詹姆斯·奥康奈所做的工作,就是分析内因,并且给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提供一些警示。但难能可贵的是,他并没有那么强的说教气,他只是在还原、在讲述、在分析,同时也带领着我们走入历史的尘埃中,观看倾覆之前的罗马帝国都发生了哪些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事件。
罗马帝国虽然占领了辽阔的疆域,但帝国统治者并没有同等地对待帝国内存在的各种文化形态,而占领地区的文化也很难以与罗马本土文化相融合。疆域再辽阔,但如果没有稳定的文化形态作为支撑,那么这个帝国也是徒有其表的、是虚弱苍白的。罗马人曾经崇尚武力和勇猛,但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靠着武力解决所有问题,更不可能在文化缺失的基础上实现长久的统治。
在经济方面,罗马帝国的税收制度简直运转不灵,更何况,它所积累下的巨大财富都是靠着武力占有和掠夺而得来的,如果只是积累而没有创造,那么再多的财富也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更遑论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们多数都是以奢靡荒淫的生活而闻名于世的。
在分析宗教因素在罗马帝国衰亡过程中起到的影响时,詹姆斯·奥康奈并没有忘记捎带讲述罗马帝国近邻们的宗教信仰情况,但他论述的笔墨还是主要放在了罗马帝国境内出现的宗教分歧与冲突上。
由约翰·格雷担任导演的影片《罗马帝国》(2005年拍摄)的官方剧照。本图来自网络。詹姆斯·奥康奈用生动的文字让我们看到了罗马帝国的“作死”过程。它并没有一个日趋完善且能够灵活运转的管理体系,比如,缺少行之有效的皇位继承法案,与社会生产发展不相适应的落后的管理制度。如果把罗马帝国的灭亡全部推给“蛮族”日耳曼人,那么这便有些对这段历史不负责任了,而且日耳曼人也没必要背这个锅。正如《红楼梦》里抄检大观园那一幕中探春说过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罗马帝国的衰亡过程也是这样一个“自杀自灭”的过程。
历史的车轮是无法逆转的,但历史的意义就在于给后人们提供借鉴。罗马帝国曾经有过的那些管理上的疏漏和失误,导致了一个大帝国的土崩瓦解,但如果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并没有从中有所借鉴、吸取教训,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嘲笑那个时候的罗马帝国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