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十五篇
我们在做事的时候是以什么态度做事的?是感情用事还是理性做事?
我们做事是有方法,有计划,有部署的?还是随心所欲,想怎么做怎么做?
伙伴们,大家晚上好!
我是白静,很开心今晚能跟大家相聚在这里。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话题,和做事有关。那在我分享之前我还是先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坐标在北京,16年以前一直做销售,先后在宝马,保时捷任职过。有十多年的销售实战经验,并多年蝉联店内的销售冠军,16底年的时候我转型去了金融圈,18年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投资成为餐饮合伙人,目前我们在北京有两家餐厅。19年加入同读书院,主要负责社群运营和讲座招生方面的事宜。
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会做事的人都要明白的一条铁律,主要想聊聊,我跟着高老师学习一年多关于做事的一些领悟,也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能够大家能有一些启发。
开头的两个问题,可以思考一下。我先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我在保时捷的时候,公司的总经理差不多两年就会换一任,新上任的领导上来后的三把火,那地一把火一定是从销售部点燃,新boss上任,销售部一定是要大换血的,为什么呢?因为保时捷的车都是百万以上的车,那卖保时捷的销售部门就是整个店的核心,既然是核心领导一定是要安排自己人的,所以总经理一换任,那么前任领导的心腹就都会被换走。这个是职场的潜规则。那我相信在职场的伙伴,很多都经历过。有时候莫名就会被领导排挤,或者新人一来就会被器重,其中可能就会有某些原因,比如新人是老板的人。
接着给大家讲我的故事,那我有个关系不错的同事,他不属于前任boss的心腹,新boss上任后并没有打算拿他开刀,但是他做了一件事情,却成为第一个被开的人。大家想知道他做什么事情了么?
我这位同事销售业绩还可以,产品知识也比较专业,我们销售之前经常互相帮忙带客户,交车什么的。相对来说,人际关系处理的还不错,但是他有个缺点,就是做事经常思考问题不是特别全面。很多时候做事都是自我感觉良好,不会考虑太多。
有一次有位老销售,拜托这位同事帮忙交车,同事爽快的答应了,客户提车的时候付款是公司转账的方式来付款,但是公对公的转账,一般是当时到不了账的,快的话一两个小时,慢的话,可能得第二天才能到,客户转完账之后,等了多半天,财务这边还没有收到车款,客户就着急了,总是催我这个同事,让同事赶紧办手续。
同事被催的急了,心想反正汇款凭证已经有了,就是钱到公司的时间问题,而且他觉得当天怎么也能到了,也没多想,就私自把客户的车开出了展厅,没有给保安出门条的情况下就让客户把车提走了,结果到晚上6点下班,财务这边还没有收到车款,同事这时候也着急了,钱没到账,新车开走了,这是违反公司制度啊,如果一旦钱到不了,这百万的损失谁来赔?
一直没有到账,大家都很紧张,然后老销售就赶紧和客户联系,第二天去客户公司,一直到第二天下午了,款才到账,最后才知道,是客户公司的财务把汇款时间设置了第二天到账,那这么一折腾,就出了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就是款到账的时间在放车时间之后,大家能理解吧,就是车第一天放走了,但是第二天款才到账,那么这样就不符合公司财务制度了,财务上一定是先到账,才能放车。
这个问题一出,财务就上报到领导层面,新boss就很重视,就开始严查,为什么,放车是第一天,而到账是第二天,那当然了这肯定谁也说不清楚了,那么问题出现一定是有责任方的,首当其冲,我这位同事马上就被停岗了,而我这位同事是帮老销售交车,本来新boss上任后老销售的日子就不好过,这么一来,新boss更有理由对老销售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了。
最后大家想想是什么结果?因为车款没有到账就放车走,公司以违规操作直接把同事开除了,然后扣罚了老销售当月的奖金,有几万,老销售一气之下不干了。那销售部走了两个人,整好老板顺理成章地招了自己的心腹进来做销售。而他们呢,就成为牺牲品。
这件事情发生之前,我曾经劝过同事,让他等等,等车款到了在放车,这样踏实。但他呢,着急,他想赶紧把车交完然后去做自己的事情,他又自以为,按照以往的工作经验,车款肯定当天能到,就没有分析说现在领导换了,不按流程提前放走车,会带来什么样的不好结果。也没有细想说如果钱没有到账,会怎么办?然后不理性地做出了行为选择,直接把车开出了展厅,让客户开走了。而他被开除的这个结果是他完全没有想到的。那么大家听完这个故事以后,什么感受?是可怜这位被帮忙老销售躺着中枪,还是觉得我这个同事做事太不靠谱还连累了别人?
其实我分享的这个故事就是不理性带来的无法弥补的损失,不仅是自己,还有他人,财富上的损失,在保时捷几十万的年薪没有了,还要去找新的工作,重新积累新的资源。大家可以想一下,这个损失是不是很严重。
伙伴们也可以想想你自己的身边有没有类似这样的故事,我们往往一时的意气用事,做出了一些不理性的行为选择,从而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大家真的要有时间的时候,要自我思考一下,这也是我跟着高老师学习一年我收获最大的一点,就是不断地自我反思!反思自己曾经在做事中的得失,也反思自己在做事中有没有凭着自己的喜好做事逞一时之快。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再回到我第一个问题上,做事需要有什么态度?是感情用事,还是理性做事。接着我们再聊第二个问题,我们做事有没有方法。跟着高老师学习的伙伴,都知道高老师一直教导我们,做事一定要从小事做起,要从易细多长四个点入手,要做到先胜而后求战。而这些都是做事的方法。做事是行为的表现,表面上我们说一个人,他做事很厉害,那隐藏的是什么呢?一定是他的能力也很强,能力包括什么,有认知能力,知识提取的能力,有人际交往,也就是交际能力,有管理他人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当然了,还有专业的能力,那么做事的方式是不是就是能力的体现?
说在这,我再简答解释一下,什么叫先胜而后求战。这句话,我们反复地去说,但是很多人并不理解。
先胜而后求战,是孙子兵法的核心,是孙子提出的作战思路,战争的胜负不是后战战出来的,而是战前准备出来的。战前准备的越充分就越有取胜的把握,把战场上可能出现的一切情况都想透,每个细枝末节都不漏,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占据主动。这也就就是不打无把握之仗。所以我们在任何事情的时候,一定是要做充分的准备。
我举个例子,比如考试,有的同学就会做很充分的准备,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而有些同学没有作充分的准备,就没有考出好成绩,会带来什么后果呢,可能没有考上自己想上的大学,或者没有拿到自己想要的职称,或者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财富。那当然了,考试只是一方面,我们工作中比如做项目,或者销售谈的客户,或者我今天的这个分享,这些都需要提前准备。只有准备的充分,那么效果才会更好,那么成功的概率也才会越高。
今天中午戴戴也分享了,高老师在讲座中反复跟我们强调,常识对每个人的重要性,尤其见识少和不理性会影响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我先解释一下常识是什么?常识就是事物的底层逻辑和规律,那么常识讲座就是在帮助我们搭建我们每个人的底层逻辑,也是拆解一个人要成功的密码是什么。就好像一个树,我们只看到树叶、树枝和树干,但并没有关注到树根,忽略了这棵树与土壤、阳光、雨水、树、草、动物、人类等生长环境的生态关系,就好像我们只关注自己的有没有成果,但却不关注自己的性格,做事方法,资源能力,以及我们所处的环境,不关注的话,也就是不遵循规律,不遵循规律,必然会有损失,造成严重伤害,所以说常识讲座其实就是底层逻辑的认知搭建,就像打地基一样。只有地基打得劳,万丈高楼才能平地起。
那有人会说了,这些道理我们都懂,我们也知道做事情要要理性,但是为什么我们有时候就是做不到理性?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特别好,那这才是要来学习的目的,如果什么问题我们自己就能琢磨出来的话,那世界就没问题。高老师反复强调,我们一定要先理解问题,然后再找能找到解决问题方法。也就是先要看到,才能知道。讲座用一个月的时间,通过高老师不断地指引我们,让我们找到问题背后的原因,我们只有知道了原因,才能知道怎么做。
我刚才也说了做事是行为,是表现出来的现象,看得见,而性格和能力才是隐藏的看不见的。如果做事想成功,一定要性格和能力同时提高的。三者相辅相成的。说来说去,最终还是人的问题。想真正的改变,认知进步,财务自由,首先要理解自己,然后理解他人。所以高老师经常提醒我们,要想有成果,就要专注于人,自己和他人。理解了自己,就知道自己具备什么,欠缺什么。理解了他人,知道他们需要什么,那么你才会更好地利用的自己优势去与对方合作来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总结一下,我们在做事的时候一定要理性做事,而在做事的方法一定是要先胜而后求战,要做充分地准备,要有计划化。
而怎么才能有计划性呢,就需要多观察,多学习,向优秀的人学习,向优秀的老师去请教。提高认知,增长见识,包括我们的分享会,我们在邀请嘉宾的时候,都是经过筛选的,嘉宾分享的故事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也希望大家多听别人的故事来增长自己的见识。而且大家一定要明白一个问题,见识少一定是经历少,提高见识就要多自己主动经历,然后多听别人的经历涨自己的见识。最后我再延伸一下,先胜而后求战一定是在专业的基础上,不断地去学习更多的领域,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也就是在不断地增长见识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只要我们不断地反复练习,能够用常识把经历,见识,理性,知识技能等等,融会贯通的话,就一定会开启新的人生阶段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