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时健传》的第一篇《早年的故事》主要讲述褚时健的家世和褚时健童年、少年的生活。这一篇共有六章内容,另外还有一章《褚时健自述 我的1943》。下面,我重点分析在褚时健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哪些人或者物对褚时健的一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褚时健的母亲褚王氏。褚时健⼀直说⾃⼰受母亲影响很深,和母亲感情很好。
每到过春节,看家乡⼩伙伴家⾥没钱过年,褚时健会悄悄从家⾥拿些袁⼤头分给他们。⼤⼈们⼼⾥都知道,但都没吭声。特别是他的母亲,知道⼉⼦往外拿钱,⽽且⾃⼰家⾥钱并不多,但也装着不知道,对这个⼤⼉⼦她⼀直很信任,⼏乎没有过责怪打骂。
假期结束,褚时健⼼事重重,他很想再度放弃学业,留在乡下帮母亲。褚王⽒了解⼉⼦的⼼思,她⼀边煮饭,⼀边对正往灶⾥添柴的⼉⼦说:“你在想哪样?咯是又不想上学了?(是不是又不想上学了?)”褚时健不出声,褚王⽒说话速度快起来:“你不要东想西想,你在昆明这么久,家⾥也没把⽣活过差。他们两个是命不好,你在家也帮不到他们。好好读你的书!”褚王⽒希望⼉⼦到昆明读更多的书,成为⼀个有⼤出息的⼈——最起码,要像她的丈夫⼀样,是⼀个⾏⾛在外、见世⾯的⼈。
2,褚时健的堂哥褚时俊和西南联大。褚时俊在关键时期鼓励褚时健去昆明求学。西南联大对褚时健进步思想的产生起到了很大作用。
⼤伯家的褚时俊,在褚时健⼼⽬中是读书好⼈也好。堂哥⾼中毕业时,⼤约有七⼋千⼈参加⾼中联考,著名的西南联⼤只在昆明招收两个⼈,⼤哥褚时俊就是其中⼀个中榜者,⽽且就读的是当时⼈看来⾮常⾼深的机械专业。褚时健每次去⼤伯家,和堂哥最聊得来。
褚时健在昆明时,有⼀个星期六,褚时健放学后过去找堂哥,正碰上褚时俊在画图纸,⽼师要求把⽕车头的零部件及组合构造全部画出来。褚时健住在堂哥宿舍,看见他⼀直画到凌晨⼀两点。⼀看图纸,精致细密,标注清晰,字迹也⾮常清秀,褚时健很感慨:“⼤哥你太有⽔平了。”褚时俊告诉堂弟,有些同学甚⾄画⼀个通宵,这是考试的题⽬,要求⼀周后交卷。待褚时俊画完,褚时健又去找堂哥,看到桌上竟整整齐齐摞了⾼⾼⼀叠纸,这就是堂哥的试卷。“唉,就像印刷出来的⼀样,现在怕是看不到这样的⼤学⽣了。”褚时健说起堂哥,满是怀念。
当时昆明不仅⼤学⾥的科学、民主氛围愈益浓厚,许多中学也受此影响,产⽣了进步意识。⽽且当时不少西南联⼤的教授为解决⽣活上的困难,还兼职到⼀些私⽴中学去讲课,赚取⼀些额外收⼊。这真是当时昆明⼀批中学⽣的⾄⾼福⾳,这些教授拥有深厚的学识,⽽且有教课热情,教课⽅法先进,态度也⾮常认真。
抗战时期,共产主义思想也在昆明得到极⼤传播,延安的各种消息通过《新华⽇报》不断传到昆明等地。共产党⼈积极在各类⾼校发展党⼩组,褚时健的堂兄弟褚时俊和褚时杰就是在抗战时期加⼊了共产党的组织,他们积极吸收共产主义思想,也积极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各种主张。
3,褚时健的父亲褚开运。
褚开运跑铁路运木材,常年不在家。褚时健⼀直觉得⽗亲和⾃⼰以及弟妹们并不亲近,⾃⼰也并不是太了解他。直到⽗亲过世很多年后,当他⾃⼰的⽣活安定下来,他才发觉,⾎缘的⼒量如此强⼤,⾃⼰和⽗亲在很多地⽅⾮常相似,⽐如并不擅长表达情感,⽐如说话直接,⽐如对家庭强烈的责任感。“他经常都不在家,但其实都是在为家庭奔波操劳。家⾥的⼤事都是他在决定。”。褚时健曾说:“我这个人,愿意多做事,不愿意多说话。我这个人,做事讲求踏实和认真。”褚时健的这些特点很像他父亲。
褚开运1943年去世,“对于⽗亲的死,家⾥改变最⼤的应该就是我。我在故乡那个⼩⼭村⽆忧⽆虑⽣长了15年,到了1943年,我⼀下就从少年长成⼤⼈。我这⼀辈⼦关于离别、关于责任、关于⽣活中⼤事⼩情的认识,很多都是从那时开始的。”
4,滇越铁路。滇越铁路为身处小山村的褚时健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
褚时健的家乡,早在1910年就由法国殖民统治者铺设了铁路。如果不考虑政治因素,这⼏乎可以算得上法国⼈给当时落后中国上的⼀堂现代⼯业科学课。精密铺设的铁轨、⽆论外观还是质量都上乘的⽕车,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平的⼯业产品,⽆意中成为这个世界对褚时健最早的⼀种教育,那就是⽣活中的先进和品质。褚时健多年后回忆起矣则,对⽶轨的回忆尤其多,那两条长长的铁轨,不仅是他的玩伴,也是⼀种理想⽣活的模板。
5,烤酒坊。
褚时健对商业⽣产的敏感在烤酒这件事上集中体现出来,在他后来的企业经营上,⼏乎也能往回追溯到他年少烤酒时养成的思维⽅式和做事特点。褚时健说:“我从⼩就是这样,做什么事都要做好,下河拿鱼要⽐别⼈拿得多,烤酒我也不输⼈。做⼀件事,⼒⽓⼀样花,马马虎虎地做⼒⽓就⽩花了,认真总是没有错。”
烤出酒来还要去卖,距离村⼦2公⾥多是⽐较⼤的禄丰车站,那⾥⼈多,酒好卖。但因为三伯家也在那⾥卖酒,褚时健母亲说担⼼两家⽃⽓,就让⼉⼦挑着酒到14公⾥远的⼀个⼩车站去,⼩车站的集市每四天赶⼀次集。最开始母亲和⼉⼦⼀起去卖,两⼈轮流挑担⼦。但家⾥事情太多母亲实在脱⾝不开,⼏次之后褚时健就独⾃⼀⼈去,有时实在太累,就花点钱请个⼩⼯帮忙挑到集市上。母亲最开始还是担⼼,总问东问西,后来看褚时健虽然不出声,但从不出差错,也就放⼼了。“回家掏出钱袋⼦,让我妈数数钱,她也就明⽩了,放⼼我了。”
6,家乡矣则的山与水。
矣则背山面水。水就是南盘江。褚时健不仅从⼩就在南盘江和花鱼塘⾥扑腾出了上佳的游泳技术,⽽且从七⼋岁就可以在南盘江和河滩上的鱼塘⾥捉鱼了。南盘江里的鱼也缓解了褚时健一家的温饱和营养问题。矣则的山没有什么特点。不过褚时健在山脚下开垦出一些荒地。有一次他把堂哥带到⼭脚下⾃⼰开出的荒地边,⾼兴地展⽰给他看:“我准备⽤来种⽔果,你看怎么样?以后你回来就有甜甜的黄果吃了!”这似乎和褚时健后来种橙子有一些微妙的联系。
7,小学和中学的老师。
褚时健对初⼩的⼏个国⽂⽼师印象深刻。在之后的岁⽉⾥,尽管褚时健在学校受教育的时光寥寥⽆⼏,但他⼀直保持着⼀个习惯,那就是阅读,⽆论在任何⼀个⽣活阶段,他在睡前都要看⼏⼗页书。
龙渊中学的校长特别讲究学⽣们的午睡,规定⼈⼈必睡,⽽且必须睡着。褚时健很快就养成了午睡的习惯,⽽且⼀直延续到现在80多⾼龄,每天午饭后必须休息⼀会⼉,不然下午就没精神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