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取悦我们所需要的思想深度刚好就是我们的思想深度」
一篇《罗一笑 你给我站住》的文章突然成了朋友圈爆款。
上一届公司的老板在转,同事在转,好友在转,我妈这种爱凑热闹的人自然也没能逃过。
我小窗她说“妈,这种没被证实的文章先不要转,说不定是利用大家的善良圈钱骗人。”
我妈立即一长串语音发过来“你怎么把人想那么坏,动手转转又不要你出钱怎么就是骗人的了,这么多人都转了万一人小姑娘真得病要花钱呢·······”
······
只好噤声。
这不就是变相意义上的又一轮“不转不是中国人”吗?
想起弗洛伊德说的:“言辞能使演说者左右他的听众,并强行代替他们作出决定,激起最强烈的情感,促进人的一切行动。”
此时不能再认同。
只是现代意义的“言辞”化作了一篇又一篇阅读量10W+的微信文。
于是微信朋友圈继咪蒙毒鸡汤文后的又一轮年末好友大盘点开启。
02「一个行为的道德性不取决于它的结果,而仅仅取决于该行为背后的行为」
很快事情开始180度大逆转。
罗一笑白血病募捐事件被证实是夸大的营销炒作。
辟谣贴出现:
整个事件历经“跟风——质疑——跟风质疑——被证实”,至此完结。
03「这个世界沉浸在罪恶之中,野蛮人互相吞食对方,文明人互相欺骗对方」
我妈还没能从整个事件缓冲过来,她在微信群里生气的和我说:罗尔这个人怎么这么坏这么恶心,利用大家的善意骗人。
罗尔坏吗?坏!恶心吗?真特么恶心!
他知道怎么措辞用句抓住人心来写一篇煽情文,消费大家的“善良之心”。
把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基础》写的:「谁遇到缺德事不立即感到厌恶,遇到美事不立即感到喜悦,谁就没有道德感,这样的人就没有良心。」运用到营销中,把人心玩转的得心应手。
表现出来就是:
这么多人都转了,我也要转,不然就显得我麻木不仁;
转发一下吧,举手之劳而已,万一是真的呢。
所以相比于默默地亲自捐钱,动动手免费转发一次可以帮到人又可以让全朋友圈看到自己的爱心,何乐而不为呢。
意识不到自己在好心办坏事,甚至为了自己的转发都要自我感动了。
你看,我转发了,我真善良。
那些不肯转发还持怀疑态度的人可真是内心阴暗狭隘,真是冷血。
这种自我感动的善和康德《论崇高感和优美感》论述的善完全贴切:
「善良是出于普遍的同情感,因为同情感上升为面对全人类的,这种善良也就成为了原则。并不是出自思辨而是一种感觉的意识,因为悲天悯人的特点而具有崇高感。而且越是普遍就越是崇高而高贵。」
你看,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性的事永远还是那么几点。
于是钻着人性万年不变的空,自诩”文人“的人以文字为武器欺骗大众,自持”善心“的人排除异己贡献爱心。
04「 很多时候,目的是正确的,只是选择了错误的方法」
这个时候再去翻看朋友圈,早前那篇帖已经消失不见。
要不是《我们无处安放的善意》这类发声帖又开始刷屏出现,我都要怀疑昨晚刷屏的事都是“所见皆虚妄”。
写几句痛斥两声这事就此翻篇。
翻篇了吗?不会。
下一次又有类似的事情出现的时候,这样的刷屏帖事件还会再次出现。
当善意被利用溃烂成朋友圈一篇跟一篇的转发文时,谁来为这种廉价善意形式导致的信任缺失担责?
可是如果真的有下一次,在不明白事情真相之前,可不可以先动动脑求证一下或者等待一下等别人证实了再来发帖。
就好像某个知友说的:“在一个每一个人的一举一动也许都已经可以推波助澜的世界里,小心求证就是一种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