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友人约茶,都是学生时代认识的人,太老的关系了,也不用太客气,奔着互相打发时间而去,现实却简单。
我在这几个朋友中,也算是资深茶客了,有20年的习茶经验,再加上少年时代对父亲喝茶的记忆,估计知茶也已是不惑之年了吧。颇为自我得意的。
乔买了一款茶,在微信上告诉我说是白茶,回去看包装介绍是安吉白茶。我遂明确回答安吉白茶品类中属于绿茶,不适合她的体质。
乔喜喝红茶,最爱金骏眉,也好喝福鼎白茶。上一次和她见面,她带了一款手工私房茶,是福鼎白茶龙珠,据说有7到8年的样子了。那茶的滋味今天还在口里回味无穷,也是我当时品鉴后极力推崇的。
这次见面,我依然带了中期普洱茶。她没到之前,我和乐天先喝着普洱,聊着天,混着分秒。
初夏的巴黎春天,有阳光从树叶中流进房间。卡座靠窗,正好接住光,颇为热情的感觉。
在和她们见面出门之前,我小做了点准备,再次翻阅了从前的一本《茶经》,其中关于白茶的介绍,特别是产地,首推是福鼎。
福鼎白茶和政和白茶,是这次我要着重和她们分享的。不知道乔会带啥茶来?
颇为意外,乔带了一款雷公山清明茶来,是贵州脚尧茶业的。初一看包装,十分普通,就是一个自封纸袋。听名字也就是绿茶,新茶而已,再细节一点就是明前茶。绿茶中春茶最贵,且是明前茶就贵如黄金了。只是不知是否确属明前茶,还得开汤泡了,喝一口才明白。
我在老家山上连续多年收茶炒茶,于明前茶还有那么一点体会的。于是就凭经验泡开了这泡茶。
该茶看干茶条索并非高端绿茶,叶片卷曲,颗粒较大,叶多芽少。颜色青灰绿色,颇为暗沉,但是一种自然的灰绿,不显毫。
估计90多度水温洗茶,有细微香气溢出。快速洗茶后,茶业浸润了一下,有点苏醒的样子。估计着时间出了汤,汤色淡绿色就像夏天午睡后的小河水一样温和安静,入口却是滋润回甘的,不见一丝苦涩味道。
不错,这确实是明前茶,惟有滋味最可靠。
几个人喝来都有不错的感觉。茶业好坏以适口为珍是标准。这一条是符合标准的。
漫谈闲聊中,我再次端起盖碗,反复看了泡开的茶底,几乎全是一芽一叶的叶片,几乎不见茶梗,且叶片较为均匀。
很多自称为明前茶的绿茶总是有苦底,这款茶没有,其浸出物颇为丰富,有细微粘稠感,就像沥干饭的第一开的米汤味道。
小心翼翼的泡了6泡后,茶汤开始转淡,口腔里面有余味蔓延,但不甚强烈却始终保持滋润。
友人说既然茶业好喝,就留着下次见面再喝再细品。
茶要品,情要维持,这样才有味道和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