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金钱的关系:
#每天都需要的钱,在我心中却是这样的#
我生长在改革春风刚刚吹起来的那个时代。
在农村,大部分生活物资都是靠自己生产的。
粮食自己种、水果自己摘、衣服自己织布自己裁、房子自己盖、盖房子用的原材料连石灰都是自己烧的。
所以家庭中的女性比男性更忙,她们白天下地干活、晚上防线织布、纳鞋底、剪鞋样、要保证一家七八口、十几口在天寒地冻到来之前把棉袄棉裤和棉鞋准备好。
等到春天到来之前要把棉衣拆了,棉花掏出了,把衣服的布做成单衣,以便春天穿。
我妈说我小时候穿的那个小棉袄,她在我长大的过程中一共给我接了二十多截布条。
要是谁家买了一件的确良,那就是奢侈。
对小孩子来说:零食就是冻薯和白薯干、游戏就是满大街的找秸秆垛藏猫猫、最乐意做的游戏就是过年的时候去“走板冰”,却是多年以后才懂这个游戏为什么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都会去,因为谐音“走百病”。
晚上躺到被窝里,鼻子呼出的气在被子外面凝成白色的气。妈妈就开始给我讲她都受了什么样的苦、遭过什么样的罪。妈妈最常教育我的话就是“要争气。”“不蒸馒头,争口气”。
这句话透到我的骨子里,以至于后来我什么都想做好,好像是我们最近常说的“受害者心理”一样。
我需要钱、需要更好的物质条件,我在努力追求他们的时候却在心里不耻他们。
中专的时候我就去市里住校了。我觉得家里穷,为了省钱,我经常是从家里带米,用饭盒放到学校食堂的蒸箱里蒸米饭,早晨和晚上食堂的饭便宜些,所以就是中午蒸米饭就一袋榨菜。有时候也会从家里带我妈给我烙的饼,带上一摞,吃一个星期,所以直到现在我都对隔了一顿的饼那种回生的感觉特别有好感。
要说这都没什么,在那时候出生的人谁不是从那样的生活中过过的呢?
有的人好点、有的家差点,所以那时候的万元户令人羡慕和眼红。
我经常看见那些今天条件好的同学舍得吃舍得花的,就很羡慕她们。可是我没有这样的物质条件,找不到这种光鲜的优越感,于是我就拼命学习、参加考试,我暗下决心要在学习上超过这些人。
结果呢?结果是我真的超过了,做的很好。可是却没有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还是没有掩盖光鲜的外表和随心所欲花钱带给我的冲击。我败了,败给了我的内心。虽然现在我知道那里有我自己。
我心里一直在的那个“小可怜”,她告诉我:
那些有钱的人根本不知道努力;
他们都是在坐吃山空;
他们只知道享乐、没有一点同情心;
他们没有给社会带来一点价值;
他们没什么好羡慕的。
于是我和金钱的关系形成了:
我不爱钱,我觉得是我“安贫乐道”;
钱多了少花、钱少了也少花、没钱了不花。
我们成了敌人,我在和他的战争中斡旋,争取着远离他、不被他控制。
如果可以我愿意体会到:
吃蒸米饭就咸菜时的米饭的清香,感恩可以吃到;
看到别人随心花钱的时候,可以告诉自己:通过努力你也可以做到。
感恩当下、活在当下、用一颗爱心去拥抱金钱,
因为他是朋友,他可以:
让爸爸妈妈生活的更好;
让孩子们有更多机会;
让爱人能够有时间去享受一次放松的旅行;
让杜甫能够实现“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那么你看到钱在你心中的样子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