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乡村看戏

乡村看戏

作者: 家乡的水 | 来源:发表于2019-04-27 11:00 被阅读0次

                  乡 村 看 戏

        戏剧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深植于中国人的文化中,在几百年进程中不断丰富其内涵,在颂扬社会伦理道德,倡导社会的真、善、美,抨击社会的假、恶、丑等方面有着其独到的作用。戏剧艺术作为一种大众化的文化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欢和爱戴。在文化贫乏的年代戏剧曾带给广大的民众特别是农村里的人带来了像过年一样的欢乐。现在在农村一听说那里唱戏了总还有很多观众乐于观看欣赏,我也是 一个对戏剧情有独钟的观众。

          随着太阳的余辉逐渐被西边的天空所淹没,四周的那锯齿般的山野也慢慢地被夜色所笼罩,只在远处路灯那微弱灯光的映衬下显出乡村公路的轮廓。不知名的鸟鸣声从苍茫的山野中不时传来,微风在身边徐徐吹过。在几个乡亲的陪伴下我们拿着凳子,边走边聊,缓步行走在通往看戏的路上。这次要去看的是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在上上河村的演出,所以我们的观看热情很高。

        2017年9月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要在上上河村演出了,消息一经传出,住在乡村里的人们心情特别振奋,人们奔走相告,口口相传。这是二十多年来该剧院到我们乡的第二次演出,处在大山里的人能看到如此高水平剧团的演出机会难得,我也被这一消息的到来激起了对看戏的强烈欲望,争取一场不落地看完。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是我市规格最高,演出水平最好的艺术团体,一些优秀剧目如《王宝钏》、《秦香莲》等剧目深受广大观众的喜欢。还有一些著名演员也深受广大观众的爱戴,所以乡下人对这次看戏抱有很大的渴望。演出地是在上上河村有着五十年历史的舞台上。舞台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所建,不能满足现代演出的要求,舞台进行了临时加宽。观众盼戏心切,为了能获得一个好的观看位置,早早地把凳子、椅子摆到了舞台下面,盼望着剧院尽快地到来。

        剧院在上上河演出了七场,观众的人数是近几年来规模最大的。十里八村的人骑摩托车的,乘座农用三轮车的,小轿车的,步行的纷纷赶来演出现场。还有县城的一些戏谜,特别是对上党梆了喜爱的一些观众也开着轿车专程赶来。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在儿女的搀扶下也颤颤巍巍地也来到了演出现场。现在人们在电视、电脑和手机上都能欣赏到优秀的戏剧节目,但是和亲自到剧场观看的感受却大不相同,众多的人在一起观看能感受到现场那浓浓的观看氛围,演员的唱腔、对白,打斗都能让在场观众产生共鸣,这些感受在家里看电视是体会不到的。舞台上演员倾情的演出,感染着在场的观众,一些年青的观众,拿着手机仰着勃子边看,边摄像,边拍照。《秦香莲》中杀庙一场中演韩奇的扮演者,在对香莲和她的两个孩子是否动刀时的为难情形演得淋漓尽致,几分钟的摇头,胡须的摆动以及身体颤抖都使观众暴以长期时间热烈的掌声,香莲母子的遭遇让许多老年人流下伤感的泪水。还有《王宝釧》中王宝钏唱到:“薛郎登基我做了皇后”时,台下观众又是拍手,又是谈论演员真唱的好。我也对这一段唱特别喜爱,平时在家中也不时打开手机听听。该院名剧《秦香莲》和《王宝钏》的演出更是把演出推向了高潮,上党梆子的一些名演员也依次亮相舞台,特别上党梆子名家,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院长,陈素琴也登台演出秦香莲,观众连连称赞,他们的精彩表演满足了乡村人观看名家名剧的渴望。演员高潮的表演艺术好评如潮,人们都怀着对剧院依依不舍的心情,希望能再次看到该剧院的精彩演出。

        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之前,看戏、看电影和听书是乡下人主要的娱乐方式,尤其是看戏时人们心情像对待过年一样充满了企盼。那个村要唱戏了,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就会成为人们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人们见面打招呼也是:“要唱戏了去看不?”看戏的那种激情在心中荡漾,一些郁郁郁寡欢的人也变得开朗起来,小孩子更是高兴至极,趁看戏的机会又能买点好吃的,好玩的。对多数人来说看戏好像是幸福的一次降临,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平时很少外出,和年青人交流的也少,又不会看书,长期压抑的心情得不到释放,所以看戏是他们最喜欢的一种娱乐方式。剧情能不能看懂,只要身体允许都会赶去凑一凑热闹,既能观看演出,又能和一些熟悉的老朋友聊聊天。如果唱戏的地方有主要亲戚,如女儿呀!妹妹等,一些晚辈会早早地来把老人接过去,直到剧终人散才会送了回来。年青人大多不爱看戏,主要是看人,图个热闹。他们穿戴整洁一新,打扮时髦,借看戏的机遇能不能找一个心爱的人。看戏是个平台,到会场上的人有看戏的,有看人的,有买东西的,还有来吃的,有图热闹的,看戏也是久不见面的战友、同学、儿时的伙伴相互见面交流的机会,见面后聊聊自己的心里话,放松一下身心。

        乡下唱戏一般都是四天演出七场,头一天晚上演一场,第二天到第四天每天下午和晚上各演出一场。头一天晚上看的人较少,第二天下午看戏的人会迅速多起来。吃过午饭四邻八村的人都会朝舞台下赶来。公路上有骑自行车的,有步行的,人们三两一伙,四五人一群,几公里长的公路上看戏的人群络绎不绝,人们说说笑笑地向着演出现场赶去。也有翻山越岭的外乡人不顾山路的崎岖,路途的坎坷拖着疲惫的身体一路赶来。看戏的机会一年没有几次,即使吃点苦,受点累很多人都要来了却自己心愿。人们脱下劳动时穿的衣服,换上一身自己平时舍不得穿的新衣服,把自己好好地打扮一翻。男孩子大多穿一身合体干净的中山装,脚上穿一双洗得干干净净的紧口鞋,显示出年青人特有的青春朝气,有点像到女方家相亲的意味。女孩子更是下足了功夫精心打扮自己,那个年代不像现在女孩的发型式样新潮,多数人挷两个麻花辫子,有少数留个剪发头,梳得光滑顺畅。衣服样式虽然比不上现在,但衣服的花样比男孩的要多,她们穿着式样不同的衣服,干净、整洁,配上一双红色或者黑色方口鞋,再搭配上雪白或者粉色的袜子,站在人群中突显出青春女人魅力,有点像那个年代的时装比赛。出门时还不忘抺上点几角钱的雪花膏,站在人群中散发着迷人的香气,吸引着很多男孩驻足观看。年青的媳妇一般都是过门时间不长,衣服一般都是款式新颖,质量上乘,和女孩子相比更胜一筹,站在众人面前显得光鲜亮丽,光彩照人。一些老太太也不甘在家寂寞,也想趁此机会去散散心,凑个热闹。干净整洁的有肩衣服穿在身上,头上蒙上一条雪白的毛巾,手中拄着拐杖,在孙子或者女儿的陪伴下迈着小脚女人走路的姿态,步履蹒跚向剧场赶来。

        会场上小商贩们有的在舞台的周边,有的在街道的两边,有的在公路上。有卖各种熟食的,如糖糕、油条、麻花、豆腐汤、烧饼、牛肉丸等,有卖各种儿童玩具的,卖服装的、卖猪仔的、农具的、菜苗的。甚至一些看相的,抽签的,他们不愿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用练就的伶牙俐齿来糊弄一些相信命运的人。从舞台下到公路上小商贩的吆喝声,孩子的哭声,人们的喧闹声混杂在一起,萦绕在会场上空。有的小孩挤掉了鞋子,有的挤掉了帽子,有的商贩小摊被挤倒,来往行驶的汽车也不得不放慢了速度,等待着人们闪开一条通道才缓缓地驶去。

        在我们乡每年都会邀请剧团来演出几台,主要有古郊、上上河、三交口等。唱戏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一个村往往难以承担所需费用,但是辛苦劳累了一年农民也需要文化生活的滋养,也有对看戏强烈的渴望。为了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所需,附近几个村的村干部经过协商通过几个村的众筹的方式来解决演出的费用,演出地多分摊些,邻村少出些。剧种大多都是流传在晋东南地区的上党梆子和上党落子,也有外地的剧团,如河南的豫剧、河北的涉县的武安落子和武安平调,沁水的蒲剧。演出都都是一些县级以上的专业剧团,演出水平较高,深受广大乡下人的喜欢。这些专业剧团的精彩演出都给我们这里的乡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八个样板戏演了十年,各地通过移植样板戏用当地的剧种也同样演了十年。1977年陵川县上党梆子剧团开始恢复古装剧的演出,八个样板戏看腻了的人们对古装戏有着强烈的观看欲望。1978年农历4月是古郊村的传统庙会,邀请了陵川县上党梆子剧团前来演出。剧团还没来,早三四天观看场地上就摆上了好多条闲置的大梁、很多的人又从家里搬来了为看戏而专门做的长条凳子、椅子等。为了占据一个好的观看位置,人与人之间也时有纠纷产生,甚至双方动起手来,给本来愉悦的身心罩上了一层不愉快的阴影。演出还没开始,观众早已聚集到了舞台下面来了。舞台下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喧嚣噪杂,一大片的人坐在舞台的前面,外围站满了众多观众。由于看戏的人多,场地空间不足,人们就站到了公路上,公路上站满了,就到一个更远的地方,观众一直站到了当时古郊小学的大门前,比现在古郊唱戏时观众多出好多倍。

        演出开始了,画着各种脸谱,身穿蟒袍,腰缠玉带,脚蹬高靴的众多演员依次亮相舞台,有黑脸的、红脸的、白脸的、还有在脸中间抹一块白色小块的滑稽搞笑小丑演员,也有扮相俊巧,服装靓丽,在舞台上迈着轻盈步伐的丫鬟,小姐等。他们在舞台上的表演给在场众多观众带来一种新奇的感觉,给人们带来了视觉和听觉上美的艺术享受。乡下看戏最爱看的是才子佳人、糊涂的县官、机警搞怪的小丑、还有包青天那把铡刀。年纪较大的观众对古装剧的各种人物,如什么脸谱代表着什么性格的人物,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有着一定的了解,所以他们是戏剧观看的忠实观众,看着演员的表演如痴如醉。有的仰着头,张着嘴,瞪着眼,全神贯注。还有一些小孩子骑在大人的脖子上看着他们看不懂的剧情,众多的观众完全被演员精彩的表演给打动,此时烦恼和忧愁已被忘得干干净净。一些年青的观众由于对古装剧的不太了解,特别是对脸谱的认识几乎是个空白,所以观看起来特别的费劲,观看的热情不是太高。但看古代的一些生活剧也很投入,如《十五贯》、《王老虎抢亲》、《窦娥冤》等深受众多观众的喜爱。特别是一些小丑演员幽默滑稽的表演引来全场观众的阵阵笑声,这声音是对演员演出成功的肯定,是对演员的鼓励。在乡下人们观看到高兴处时,不象城里人一样用鼓掌来表达对演员演出的赞许和鼓励,而是用笑声表达自己的心声。舞台下人多噪杂,有全神贯注看戏的,有聊天的,愉悦着各自的心情,为整个舞台下面增添了欢乐热闹的气氛。

      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的十几年里,一些外地剧团的精彩演出给我们山区里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高平剧团的《秦香莲》,沁水剧团的《窦娥冤》河北涉县的《狸猫换太子》、《徐策跑城》都在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评价很高。剧团的表演成了人们田间劳动中、饭场上、闲聊时谈论最多的话题。如沁水蒲剧团演的《窦娥冤》唱哭了众多的女观众,当窦娥唱到:“天呀!你不分好歹何为天?地呀!你不分好歹何为地?”时,一些老年妇女泣不成声,接着哭泣声在舞台下漫延开来,都为窦娥的冤死流下了难以控制的泪水。还有河北涉县的《狸狸换太子》都对李娘娘惨遭的不幸深表同情,对郭槐用尽的各种手段和伎俩残害李娘娘心中充满了强烈的愤慨。由于这个戏需要多场次才能演完,加之演员高超的演技和武安落子那优美的唱腔很受我们当地人的喜欢,所以观众场场暴满,从下午到晚上观众从舞台下面一直延伸到公路上,观众的规模可以说是盛况空前,在现在乡下再也看不到那宏大的看戏场面了。

      九十年代之后,随着电视、电脑和手机的逐步普及,人们的娱乐方式更加多元化,看戏、看电影已经不是人们主要的娱乐方式了,人们在家里也能看到很多的娱乐节目了。最近几年来由于农村人口不断迁居县城,留在农村的人口也比十年前少了很多,看戏再也见不到三十年前那种宏大的观看场面了,一些看戏时的场景成了永久的回忆了!

                                  苏  忠  学

            2019年4月9日写于松庙

相关文章

  • 乡村看戏

    乡 村 看 戏 戏剧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深植于中国人的文化中,在几百年进程中不断丰富其内...

  • 乡村ll看戏

    乡村专栏编辑:文言明语 推荐语:样板戏曾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也滋润了几代人的心田。县剧团到街道演戏了,人们奔走相告;...

  • 看戏看戏

    好就没有看戏了,今天带小米粒儿子去熏陶一下 找到亮点了吗?本王撒了一身奶茶不自知~~真是呵呵哒了~

  • 看戏看戏~

    真是有点羡慕老年人呐,不光是每个月可以领钱,精神方面也是被滋润地红光满面。 无锡的地方有一种戏曲叫锡剧,如果在几十...

  • 看戏就看戏

    看戏就看戏,真实归真实。 看了一天传统京戏《红鬃烈马》,薛平贵西凉称王,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载,最后盼得薛郎归,《武...

  • 2021-10-25

    看戏 文/刘洁成 过去不论是看戏还是看电影,我们都叫看戏,门票都叫戏票。有了电视,我们可以在家看戏。《亮剑》、...

  • 矮人看戏何所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过去乡村里看戏嘛,都是挤在人群中看,矮个的人自然就看不到。但是他们又不肯承认自己看不到,所以,别人怎么说,他们也跟...

  • 六月雪与阳光玫瑰

    薛原野要到乡村看大戏,结果不是看戏而是变成了洗浴,在酷热的村庄中,我们不停地出汗,浑身湿湿漉漉的就像掉进了村西的大...

  • 『看戏』

  • 看戏

    文/西窗君 按: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无论是戏还是人生都要本色出演,演的好,成名角,活的好,有奔头。小小一出戏,淡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村看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ibh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