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Linux学习笔记(二):学习策略、服务器、系统分区

Linux学习笔记(二):学习策略、服务器、系统分区

作者: 谢玉城 | 来源:发表于2019-10-08 17:45 被阅读0次

    学习策略

    这里分享一个我个人的学习策略:注重效率,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目标,先学整体,再按需补充细节知识。

    在开始解释这一策略之前,我们先讲讲我过去过去是如何学习新知识的。我总是喜欢从头开始学,遇到不懂的就打破砂锅研究到底。这是学生时代遗留下来的一个习惯,然而我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多好,中等偏上。许多年了我一直不清楚我的问题出在哪里,不清楚是因为,我其实是知道的,但由于学生时代被老师灌输的「不懂就要问」这一观念,我养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学习新知识,事无巨细,遇到不懂就停下来研究到透,这么一说,我好像还挺好学的。

    然而这一学习思维是有局限性的,在大学之前,我们要学习的考点毕竟有限,哪怕再多也多不到哪里去,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学习思维有助于我们拓展知识边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度。可真这么做了,「效果」并不好。

    我们觉得「多学」是对考试解题有益无害的。然而真的是这样吗?不!钻研不懂的知识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呢?

    学习上我们不得不面临的两个问题:记忆力和时间有限

    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样,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知道懂得越多,越有好处,遇到不懂的就想要了解,可是绝大多数知识是对你毫无用处的,却对于有功利心的学习方式有所排斥。

    因为我们以及老师,都害怕陷入一种错误的思维,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可实际上,我们的核心目标就是考试,我们的师长为了不让我们「误入歧途」,煞费苦心,拼命给我灌输大量知识。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两个问题,很显然你的时间和记忆量都是有限的。

    • 记忆力有限:如果学习的知识点无法联系起来为我所用,学习再多也没有意义,而我们更容易记住我们经常使用的。
    • 时间是有限的:选择学习其他知识,就意味着减少加深对一个知识点的理解的时间。

    比起要学什么,更应该清楚不要去学什么。

    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就资源分配问题。

    如果你把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得不到收益的知识上,那结果可想而知。什么叫得不到收益?那就是你用不上、用不了的知识。「用不了」很好理解,就是你学了点皮毛,不知道怎么用,就是用不上,这是时间投资的问题,你要想能够用上,那首先要花足够多的时间内化。

    那「用不上」如何分辨,我们就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用上,才会想要多学,以备不时之需。会不会觉得很矛盾?那说明你一直以来的学习方式都是错误的了。不要把了解当成学会了,要想学会,就必须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

    如何学习的问题就是如何分配资源的问题。

    「用不上」的本质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面前,你所选择放弃的知识。你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研究游戏技巧,梦想成为电竞王,那么你所抛弃的,可能是跟你生活八竿子打不着边的天文学知识,而这系列知识有可能在将来让你吊打喜欢天文学的妹子/汉子,而这妹子/汉子可能是你这辈子再也遇不到的,完美对象,这就是机会成本,也是学习的代价。

    越想越可怕,你「用不上」的,其实是你丢弃的。

    真正难的,不是如何学习,而是如何选择不学什么。

    说说我的学习策略

    首先,注重效率,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目标。
    学习,必须以有收益为前提,而效率是衡量知识收益的一个度量,而解决问题是根本目的。为什么,我想我已经不需要再说了,这里讲一下具体是怎么做的。

    • 理论型:优先掌握基本原理,除此以外全部放弃。
    • 技术型:优先掌握基本操作,除此以外全部不管。

    通过以上方式,以最快时间建立简单知识框架,可以立马运用,再形成反馈。

    其次,先学整体。
    建立基础框架还不够,你还要对这一系列整体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不追求理解掌握,只要知道这一系列的知识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就足够了。

    最后,再按需补充细节知识。
    判断要不要再学习下去。然后在这个框架上补充知识,力求,多学的到的那一点,你马上能够用上,形成反馈,不断修正校准你对知识的理解,逐步内化,这是一个不断重复的动态过程。是不是想到了你的数学练习册了?特别说一下,学不下去,那是因为没有清晰的目标和反馈(激励),有用,就算是一种激励。

    如果你读到这里,有什么个人见解,我很欢迎你留言跟我探讨,学习经验都比较主观,抛砖引玉。

    谈谈我这个策略是怎么来的

    没有使用场景谈学习方法我觉得不靠谱,任何方法论都有其局限性,我讲讲它是如何来的,你可用着参考,不建议生搬硬套。

    我毕业工作学习最快的时候,是被老板赶鸭子上架的时候。一句「我只要结果」,把你逼上「处刑台」。每一次死里逃生,都让我的翅膀更硬一点。当你习惯命悬一线,恨不得一飞冲天的时候,你就根本不会在意那华丽的展翅动作。而且,如果你不时常提醒自己是一只「鸭子」的话……

    关于Linux服务器版本的疑问

    刚开始打算学习Linux服务器时候,想看书学着做,可是并没有找到一本合适的入门材料书,要么太详细,要么不成系统。有些知识过于老旧,有一些根本用不上,必须得考虑环境的。虽然学的越详细,后面解决问题越轻松,但是没有针对性,学习过程会很艰难。

    过去我以为Linux操作系统会很简陋,其实看的都是没有图形界面的服务器端,Linux并不比Windows难看。

    上次折腾Linux服务器发现一个问题,CentOS的服务器版本和桌面版本是没有分开的,有别于Windows。软件选择的最小安装就是服务器。Linux并不是一个特定的系统,而是使用Linux内核的系统,有些发行版本身就是作为一个服务器系统,只是带有桌面图标。这就延伸出来一个一问,都是用发行版最简洁的内核(最小版本)作为网络服务器系统吗?

    软件选择 最小安装就是服务器

    分区

    必须

    有一个合理的分区策略肯定会有助于后期对服务器的维护和软件升级,暂时不过多的研究。我选择默认的标准分区。

    /boot分区: 引导分区,包含了系统启动的必要内核文件,即使根分区损坏也能正常引导启动 一般这些文件所占空间在200M以下。分区的时候可选100M-500M之间,如果空间足够用,建议分300-500M。避免由于长期使用的冗余文件塞满这个分区。分区格式:建议ext4,按需求更改。

    /根分区:所有的文件都从这里开始,你可以比喻为Windows的C盘,但其实有区别。如果你有大量的数据在根目录下(比如FTP等)可以划分大一点的空间。建议15G以上。看需求,根分区和home分区的大小就类似C盘和D盘的空间分布一样,主要占空间在哪儿就在那里分大容量。分区格式:建议ext4,按需求更改。

    /swap分区:类似于Windows的虚拟内存,在内存不够用时占用硬盘的虚拟内存来进行临时数据的存放,而对于linux就是swap分区。建议是物理内存大小的2倍,比如你电脑是4G的物理内存,swap分区可以是8G。分区格式:swap格式。

    可选

    /usr:用来存放 Linux 系统中的应用程序,其相关数据较多,建议大于 3GB 以上。

    /var:用来存放 Linux 系统中经常变化的数据以及日志文件,建议大于 1GB 以上。

    /tmp:将临时盘在独立的分区,可避免在文件系统被塞满时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建议大小为500MB 以上。

    /home:存放普通用户的数据,是普通用户的宿主目录,建议大小为剩下的空间。

    反思:

    • 常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害怕拒绝跟自己没有关系的事情,以至于影响自己的决策。
    • 列个学习清单这样思路会比较清晰。
    • 学习有阶段性,有分学了就可以马上用的,有必须学习到一定程度(知识量)才能使用(英语)。

    参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Linux学习笔记(二):学习策略、服务器、系统分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icb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