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thing I never told you
去年读的这本书,具体什么时候我也忘记了,现在只觉得一个程序员读这类书却不去看xx进阶xx原理之类的书,可能是精神空洞了点吧😁就想着写一点点自己的想法
当时候看这本书的时候很深刻的感觉就是惋惜,心疼莉迪亚,心疼他们一家人,这个家庭好像没有什么自由和天性,尽管这写的是一个美国家庭的故事,但是更像我所见到和认识的现象。
故事开头就及其平淡地陈述了一个悲剧,莉迪亚死了。但更可悲的是在一起生活了十几年的家人却没人知道这个悲剧发生了。每个人都做着自己的事情,井井有条,好像在遵循某种秩序。当发现莉迪亚失踪后父母就开始联系一切他们以为和莉迪亚有关的人,这时候才发现他们是有多不了解自己的女儿,她的朋友圈,她的爱好,甚至她的日常都不是他们所想和所看见的。并不是说莉迪亚的父母不负责任,只是莉迪亚太聪明了,想尽一切办法的表现出和假扮出她父母所期望的样子,甚至日常生活都会伪装,假装在和朋友煲电话粥但电话那头却没有人。但是小小年纪怎么可能知道伪装,只不过是心里有种 我做这件事妈妈会很开心会对我更好的执念而已。
莉迪亚很爱她的父母,对她来说父母就是她的一切,父母希望她做的事情她会非常努力地去做,妈妈希望她学好理科完成自己想当医生的目标,她就非常努力地学理科,尽管自己并不喜欢;父亲希望她能多一些社交活动多交朋友,她也不负众望地“交”了很多朋友,尽管那些朋友仅仅只跟她说过几句话。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很心疼这个小女孩,小小年纪就背负这些本不该她承受的压力。但其实在我们这儿很平常,只是在看书的时候我是听故事的人,会很认真地了解这个故事的一切。放在我们这儿来说是很正常不过的,就是这个小女孩儿很懂事,很会体谅父母,很乖巧很听话。是的,很懂事,懂事这个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的口语里,懂事还并不仅限于形容小孩子。
如果说莉迪亚是一个很懂事的小女孩,这是绝对没错的,她成绩好,朋友多,爱学习,听父母的话。对于我的潜意识来说,懂事的孩子就是这样一些特征,因为这是一个口口相传而且还根深蒂固的想法,从我对这个世界有认知和探索开始,这个世界给我反馈的懂事的概念就是这样一些特征。但是看这本书的时候,对莉迪亚这样一个合乎‘懂事规则’里所有特征的小女孩儿,我实在不敢苟同。她在父母眼里是近乎完美的一个孩子,让他们骄傲,所以相应地她得到了她最重视的东西,就是父母对她格外的关照和无限的爱,这对她来说已经是全世界。但是当真正了解这个懂事的小女孩儿之后,就会心疼她为什么要这么懂事,为什么不能叛逆一点,为什么不能有那么一次两次不要遵守这个规则。
莉迪亚活的很累,她也很聪明,因为她知道自己活得累,还知道自己并不喜欢理科,知道自己并不喜欢跟同学参加社交活动,所以在她快要承受不住的时候选择自己认为对的方法来解除这种压力。回到一切事情起源的地方,或许事情会有所改观,所以她去了湖心,但是她不知道仅她一个人是不可能再从水里爬上来的,所以悲剧就这样发生了。整个故事就是围绕这一个家庭来叙述,说到起源,为什么妈妈会对莉迪亚这么严格,这么强烈地希望自己的女儿学理科,为什么爸爸会如此渴望自己的孩子融入社交圈,广交好友,为什么莉迪亚会这么听话,说到经过、说到结果,从每一个人的心理角度思考,似乎没有谁对谁错。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这是作者写在扉页的一句话,有些人可能听着会觉得荒谬,但是仔细想想,很可怜不是吗?我看到好多人会强调说,活出自己,为自己而活,做真实的自己等等,可是为什么会这样说?难道之前活的都不是自己吗?又怎么知道什么是真实的自己,怎么确定之前就不是真实的自己?其实想想作者说的这句话,好像就想得通了,因为他可能之前总是会想方设法地向着某个人或者某些人期待的方向,向着他们为他定下的目标前行,当发觉自己可能并不想要这个结果的时候或许就想要摆脱这一切;又或者说他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因为他长时间地被安排在一条看得见的直线上,以至于不知道旁边有什么,更不会去思考旁边有什么,或者迷失自己。
就像奇葩说里面有讨论说要不要给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的话题,在莉迪亚的妈妈来说,莉迪亚已经被她培养得非常完美了。不能说在很多人长大后对很多事情都举棋不定在人生道路上没有主见是由于被定制的原因,但是影响还是有一点点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