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一把牌被你打成了这样。”
我想不少人都听过这句话吧,而且并不是在牌桌上而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这句话形容搞砸了一件本有明显优势的事情。
确实我们的人生有何尝不是打牌呢,只不过手上的牌有好有坏。但无论是好牌还是坏牌都是我们这一路走来,一张张拿到的。毕业五年多,在我回来上海之前,我一直觉得我凭着自己的努力,一点点把手上一把普普通通的牌打的越来越好。
毕业于211院校的我,毕业后的第一张牌其实一般,甚至我一度觉得自己选错了牌。所说以管培生入职的是当年业内头部的企业,还是甚嚣尘上的互联网行业,但作为BD其实是处在这个行业薪资链的底部了,而且严格来讲BD并不能算互联网岗位。
在我当时的认知里只有开发、产品、运营这三类人可以算是一名互联网人。而这三种岗位,一般来说又遵循着薪资递减的规律。没有技术背景的我,似乎转型产品是最好的选择。
而当年由于对行业认识的不充分,采取的是先转运营再转产品的曲线救国之路。当时对转型的执拗,我不顾领导的挽留选择了离职,满心欢喜的入职了某教育咨询公司的产品运营岗位。入职前对行业、公司、岗位都可以说是相当满意,甚至为此放弃了另一个薪资更高的BDOffer,但是入职后才知道,这个产品运营徒有其名,实际上是偏线下运营的,主要是和学校老师沟通,推进项目的落地以及产品的培训和用况跟进,并不是常规互联网的用户、内容、活动运营的任何一种。
不慎入坑的我,选择了自学来完善自己的运营知识体系,报名线上运营课程,化输入为输出运营自己的公众号,对互联网的产品、运营岗开始有了深入的认识,后来我又报考了PMP和CPDA数据分析师,就这样倏忽3年过去了,而我依旧没有转型成功。此刻的我已经回了宁波开始了我的第三份工作-行业顾问,可以理解为是为SAAS产品的售前成交负责。总的来说,我这前三份工作,虽然不用直接对成交负责,但还是偏一线偏业务为主。
当我在第三家公司,拿到CPDA证书后,我果断选择了离职,希望可以找一份数据相关的工作。这一次我充分认识到了何为“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凭着数据分析技能,拿到了一份运营的offer,职能是偏数据分析、用户画像这块。而后期在组织调整的时候,中心总监希望我留下来,并允许我在大数据部和产品部之间任选一个岗位,出于对自己技术水平的自知之明,我选择了数据产品。这一份能同事用到项目管理和数据分析的岗位,我觉得我这三年多的准备终于有了回报,我手上的这把牌终于打好了,而且我开始自学数据挖掘,让我手上的牌更多。
后来由于公司迁往杭州,虽然我最后来了上海,但是我在宁波依旧拿到了3个数据分析方向的offer。如果我留在宁波,这个城市互联网的出路应该是工业互联网(后来阿里犀牛智造的面试,结合之前在宁波成立数据中心以及和雅戈尔合作构建中台验证了我的这个想法,当然这是后话。),而当时我手上的offer中有两个恰恰是制造业上市公司,而且我有机会拿到股票。如果我留下来,手上的牌即使不能变得很好,但我想也不会太糟。
但是我后来还是选择了回上海。来上海的这第一个月,我一度觉得我把自己的一手好牌又打烂了。第五年第五份工作的我,意味着我在这家公司需要稳定下来,但现在的岗位却有诸多的不尽人意。但若我短期再离职,我的简历绝对是花得一塌糊涂。我不想成为那个把一手好好的牌打烂的人,所以我只能坚持下去,但是又充满着迷茫。
直到今天会上大老板听着我的汇报,和我的新领导说了一句「我就喜欢这样的产品」,那一刻我才有点觉得或许我手上的牌也没那么糟。虽然现在由于人员变动,我的方案能够如期落地存在很大的变数,但至少开局顺利总比不顺利好。只能希望后面能按期交付,有一个好的答卷,让我站稳脚跟吧。
我准备了3年好不容易拿到的好牌,不希望最后功亏一篑。祝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