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得到上听了李南南对罗伯特·麦基的《故事经济学》做了解读,当中提到了故事化营销的技巧。
01 冲突颠覆生活
麦基认为,故事的定义应该是:
“一系列由冲突驱动的动态递进的事件,在人物的生活中引发了意义重大的改变。”
以此,很多我们以为的故事都不是真的故事。
例如:
今天我在路上碰到了我一个好久不见的朋友,我们找了一个咖啡馆,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畅聊人生。
按麦基的标准,这可以算是叙事,不能算是故事。
如果考虑“冲突颠覆生活”这个标准,我们加工一下如上的事件:
今天我在路上碰到了我一个好久不见的朋友,我们想找一个咖啡馆聊天,快走到时,眼前的咖啡馆突然爆炸了!
02 移情认同
对于这一点,最关键的不是消费者实际是什么人,而是,他们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区块链世界有很多很会讲故事的项目方,他们有意无意描绘了这个他们的宏伟愿景,然后暗示你,我们就是这么有前途,你还不上船吗?你难道要错过改变历史的机会吗?
03 负能量引导
好故事的重点不在于多么的有正能量。
而是,你需要先利用负能量去撕开消费者的心理缺口,然后再一步步转变为正能量。
例如,我看《中国劲酒》的广告片,一开始是一个中年人教练拖着沉重的步伐上楼,然后旁白一再地陈述起现实的无奈。然后,节奏慢慢加快,逐渐地播放出正面、阳光的画面,旁白也越加鸡血、有力。一直到最后,广告词出现:“中国劲酒,为生活加把劲。”
我听过好几场李笑来老师的线上、线下讲座,我发觉他很会轻描淡写的描述他过去的挫折与傻逼。例如,第一次高考时因为不想上大学,在考场胡乱答题;第二次高考时,本来一路状态很好,谁知临考前几天得了阑尾炎,本来手术可以很快做完,可却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经历了近一个小时,严重损害了记忆力,最终只考到了长春大学。
04 不满足感
麦基认为,故事的结尾不应该是让人心满意足,而是在挖坑后,让消费者在故事的结尾无法得到满足,直到他们买完产品后,这种满足感才能释放。
所以,半开放式的结尾很重要。
我有时想,中本聪之谜对比特币意味着什么?
假设,我们都知道中本聪的身世,知道他是谁,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比特币的品牌效应会不会逊色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