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写了一篇文章《从简书钻排行榜背后的数据,看草根作者们的机会》,聊到了对于草根作者在面对简书钻这个机会时,可以有的一些思路,主要提到了3个:
1、主动抱团,真诚互动;
2、不过分计较一城一池,做好持续作战的准备;
3、保证文章的基本标准,关注热门文章的类型。
而今天,我想借着这个问题,借助心理学的一些概念,来谈谈怎么把这几个思路背后的一些心理学因素做一些下解。最终希望达到一个目的:让有效地持续写作,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我
我们一旦踏上写作这条道路,第一个要面对的问题是:我该如何面对及释放自我。
多数在写作路上遇到障碍,包括坚持不下去的作者,我想很大比例是败给了自己。
我之前在文章《日更与拖延》的文章里面,写到了我之前在写作平台上最长的持续写作天数是100多天(而实际上我非公开写作的持续性则基本没断过),当中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太在意要写出我认为的有足够干货的文章。
背后的更深入的原因是:如果我写不出我认为的好文章,那么会在别人面前暴露我的自体虚弱感,这会触碰到我羞愧的情绪。又或者,我会因写不出好的文章而受到别人的指责。
根源是:我根本不接纳我是一个有着“好”与“不好”,“强”与“弱”的自己。
突破的根本是:
1、在自己的边界内做事,及时画句号,建立迭代的起点。
具体的意思是:
我不管今天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反正既然我这一刻写出来就是这样,那么,这样的文章代表的是此刻我真实的自己,我得接受。我要果断地画上句号,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建立反思、迭代的起点。
而万一,我一直不肯画上句号,我则一直会困死在我臆想出来的趋向于完美而可能并不存在的世界。
2、稳定的节奏,建立自己对于写作这个事情的确定感、安全感。
村上春树是这方面的典型。他每天按规定时间写作,哪怕状态再好,到时间了也要停笔,不“趁喜而多事”;而哪怕状态再差,只要时间还没有到,就得继续写下去。
村上春树对写作的这样一种节奏感与节制,我理解为是他为自己建立的一个稳定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因为有边界,所以能容纳自我,也能形成自己写作的确定感与安全感。
为什么很多人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因为太想“出妙招”啊!没有节奏感啊!本质是,因为没有节奏感,没有建立持续性,而把自己丢进了一个混沌、无明显边界的空间,那么,除了焦虑之外,还会有什么?
我.jpg
你
为什么很多人满腹才气,写出的文章非常华丽,但却没有多少读者愿意看?
当然,这个问题要分情况来看。
情况一是,作者本身的专业水平很高,他有精准、忠诚的一批读者群体,虽然数量可能不多,但是却是有极高质量。
我想讨论的另一种情况,主要针对的是类似我这样的草根作者。
对于我们这个群体的多数才华横溢者,我有一个粗浅的观点:
才华横溢容易孤芳自赏,容易自我迷恋,结果是逃避进入各种关系里面。
例如,写文章时,不注重跟读者建立对话感,使用过于艰深或飘忽的语言;写文章后,不太重视跟读者的互动,也不主动去宣传自己的作品,包括不去链接其他作者相互支持。
如果追问下去,这样的作者难道真的不在意自己的作品能扩散到尽可能多的群体?我觉得未必。
以我不成熟的观察而言,我会认为他们中的多数过于追求“纯净”,过于追求为自己的心灵留一份净土。
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我觉得是: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部分)压抑了人性的三大基本动力:自恋、性和攻击性。
有些作者会认为宣传自己是浮夸的,认为太锋芒毕露非君子所为,认为写出让各种读者有需求、爱看的大白文是谄媚。
我的观点是,除非你是已经在社会的大熔炉中,跟各种关系的纠缠中升华了自我,甚至为此付出大量的血泪,由此你很清楚自己的写作目的或者针对的读者群体。否则,请不要说你不屑去宣传自己,去放下身段维护每一个关注你、为你点赞的读者。
如果是这样的作者,再好的文章,我也不会真心地喜欢。
为什么要那么强调,让自己进入到各种关系中?
因为,“一切都是关系,关系就是一切。”
主动地进入到各种关系中,让自己的文章接受各方声音的洗礼,我们才能看到真实的自己。因为,多数时候,我们以为的那个“自己”其实是虚弱的,也是不真实的。
更具体的做法如,在写文章前,我们可以去观察哪些文章是比较多读者愿意看的。对于较有专业性的文章,也要力求如果我面对的是一个专业水平不高的读者,如何用他们所能理解的语言来表达。写好文章后,大胆地去麻烦那些比我们厉害的人,请他们提修改意见。就算被拒绝也没关系,多试几次,多试其他人。又如,写好文章后,转发到一些微信群,请群里的成员阅读。再如,如果我们有机会接触到个别大V,把文章发给他们,请求他们为我们转发,当然,前提是,我们相信我们文章的价值。
一句话:作为一个持续写作者,要敢于把自己扔在关系里面,让市场来告诉我们是谁,我们有怎样的能力,避免孤芳自赏。
他/它
其实,我自认为我对这第三个维度的“他/它”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但是,我还是厚着脸皮想写下去。
这个“他/它”,以我粗浅的理解,不指具体的人与事。
相比“我”、“你”,这是更高的维度,是真正为自己的持续写作提供能量的“永动机”。
我相信,每一个写作者,写着写着,必然会触摸到一个问题:
我到底为什么要写?我为谁而写?
1、持续写作是为自己写一本传记。
我印象笔记里面有一个笔记本,我把它取名为Daily Self Observation(日常自我觉察)。我已经写了两年多,每年统计起来,大概有20万字。
写什么呢?
一开始我是胡乱地写,反正脑子里的思绪太多,如果没有一个空间来容纳这些思绪,除了把自己困死在各种情绪里,耽误了自己的执行力,根本没有太多的意义。
所以,一开始我的胡乱写,我把它取了个很高级的词,叫“写作禅”。
为什么?
因为,每次我写的时候,所有的念头、情绪,都会被溶解掉,只剩下写的这个动作。
慢慢地,我逐渐增加一些稳定的书写维度。例如,写一下刚才我处理的某个事情,当中我的想法、情绪、背后的信念等,甚至是我的身体反应。这其实跟所谓的“反思”、“复盘”是一个道理。
写久了之后,每次翻看过去的记录,常常会感慨:“那时的自己真傻帽!”,或者“我还有这么牛逼的时候!”
从这个角度而言,写作根本不仅仅是写作本身。不说为了别人,单单为自己,这个事情的意义已经足矣。
2、持续写作是为自己的家族贡献其中一部分的历史。
当看到我爸妈年纪越来越大的时候,我有时总会冒出类似这样的问题:
我的爷爷奶奶,或者爸妈的爷爷奶奶,他们过去是怎么看待我当下遇到的事情的呢?他们怎么看待家庭?怎么看待工作?怎么看待这个社会,这个世界?
他们也有我的纠结与痛苦吗?
他们在遇到像我类似的困难后,是怎么解决的?
前几天,我跟我老婆聊到我为什么那么执着于写作与做时间记录的时候,我跟她说:至少的至少,我可以为女儿留下她爹的一部分历史,这也算是我给她的礼物吧。
3、持续写作是作为一个观察者、记录者参与这个世界的运转
我不想把写作当成一种过于随意、流水账式的方式。我想借着写作,去阅读、理解这个世界的运转轨迹。
所以,我现在写心理学,写认知科学,写区块链,写投资,绝对不是随性所致。
以后,我还想写教育,写经济,写历史,写我能写的一切。
前提是:我是在真正参与的过程中去写下这一点一滴。毕竟,没有建立在行动、只靠遐想的写作除了自嗨,背后的价值很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我还会那么执着于要每天憋出一篇“爆文”,或者我还会在意别人的指责吗?
他/它.jpg
最后的话
我之前在读《武志红的心理学课》时,武老师提到了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修炼有韧劲的生命?
他提了三句话:
1、从一生的长度去看你的事情。
2、坚持完整地做好一些事情。
3、不管你如何感觉,你的生命都在被修炼的过程之中。
我是洪彬,我在简书写作!期待跟同样爱写作的你交流。
网友评论
在感叹大神创作笔力之余不禁心有惭愧,双手空空只能是用日更文章达到我想要的一切,希望大神代为支持!https://www.jianshu.com/p/1bcbf5172baa
(20)秋千的另一端——回忆
2、坚持完整地做好一些事情。
3、不管你如何感觉,你的生命都在被修炼的过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