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到麦子成熟时,全家人出动去收成。最小的我会拿着好吃的坐在麦田边的树荫下,像个“监工”一样看着大人们干活儿,吃完了食物一拍屁股就自己晃悠回家了。
大一点,我喜欢跟着妈妈去菜园子摘菜,种花生时在大人后面埋土和“踩脚印”,还有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挖野菜。
再后来,我们家搬到了城里,每每想起在农村时的生活,我就觉得少了很多“田园里”的乐趣。
那时候,我们即使不用背《悯农》,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父母的辛苦。
可等我们的孩子出生后,天天在城市的“钢筋混凝土”中生活,看见花花草草都稀罕的不得了,“干农活”却变成了极其遥远的事情。
之前曾被霍启刚和郭晶晶带孩子去体验农村生活的照片给刷屏了,一家三口在田地插秧,品尝农家食物,一家人挥汗如雨却其乐融融,非常有爱。
霍启刚在微博中感慨:“现在的孩子们成长在幸福的时代,没饿过肚子,挑食和浪费便成了习惯,他们更需要知道食物从哪儿来,学会珍惜,学会知足!”
豆妈不禁要给霍启刚夫妇点个赞!优秀的家长不论自家拥有多少财富,都不会忘记劳动的重要性。
对于那些久在城市中的孩子们的家长,真的可以学学郭晶晶夫妻俩,主动创造条件让孩子体验劳动的乐趣。让孩子通过劳动,思考人与食物之间的联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乃至植物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在这之前,豆妈要特别给大家推荐一个绘本《画说麦子》,看完这个绘本再带孩子去体验劳动,相信会更有针对性和趣味性。
现在就让我们跟着绘本一起来探索美味又神奇的麦子世界吧。
小麦、大麦和水稻,要在观察和比较中发现“同与不同”。
这三种植物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它们可是占据了世界四大谷物中的三员呢。虽然常见,但你真的了解它们吗?
小麦、大麦和水稻都属于稻科,小麦和大麦又统称为“麦类”。它们在叶子、花的形状,以及茎的生长方式上非常相似,但又在适应气候、种植方式和食用方式等方面非常不同。而且同样的小麦也有很多不同的品种呢。这些都可以在这个绘本的前5章中找到详细的答案,图文并茂的方式让这些枯燥难懂的知识很容易就可以让孩子接受。同时,家长们也可以让孩子在获得这些基础知识的同时,锻炼下孩子们细心观察和分析比较的能力。
万物有时,种植也要顺应天时和地利,并付出细心的呵护以及耐心的等待,通过时间的魔法,才能有满满的收获。
这个绘本以日本六个不同地区作例,对比讲解了麦子在不同地区种植时间的不同。又从麦子的整个生长周期:挑选种子→播种→压土→镇压→除草→浇水→追肥→培土→收获,做了详细的讲解。而且细心的作者还将麦子在生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危害和处理方法也做了说明。参照这个绘本让孩子们动手种植麦子,家长可以省掉很多口舌不说,图文并茂的方式还能让孩子们把“干农活”当成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
如果不方便在农田里种植麦子,还可以在家中的花盆里种,连这一点作者都想到了,真是有心呢!
在麦子的种植过程中,家长其实有很多可以引导教育孩子的机会。
比如:在镇压这个环节,我们可以跟孩子讲一下,“困难和挫折”怎样让麦子更茁壮,再引申到: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是不是也要积极地去应对呢?
在除虫除病害环节,可以跟孩子讲一下“防微杜渐”以及“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让孩子了解:只有提前预防并及时改正危害自己的“小毛病”,才能够收获一个更优秀的自己。
只有辛苦的劳作才能换来丰厚的收获。让我们来收割麦子,将麦子做成我们喜欢的各种食物,享受劳作带给我们的成就感吧。
收割→干燥→脱穗→去壳→风选→磨粉,经过这一系列工序,颗粒饱满的麦子就可以变成细白的面粉。
有了面粉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乌冬面(手擀面)、黄油面包、面筋、生麦口香糖、麦麸、麦茶、可丽饼……甚至还有“膏药”。原来面粉的用处这么多呀!
这下孩子们就应该明白为什么人们那么喜欢种植麦子了吧。看着自己种植的麦子可以变成这么多可口的食物,孩子们也应该会喜欢上“干农活”了!
绘本中介绍的一些食物做法,豆妈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特别是涉及到刀、热水、火和烘焙的环节一定要注意,这样既保证了孩子的安全,又享受了亲子时光,还可以吃到美食呢。
从麦子身上学习文明的发展。
在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经开始种植麦子。因为“驯化”了麦子,人类才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农业社会,可以说通过种植麦子才孕育了人类文明。我们从磨粉的历史当中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磨臼→捣臼→石磨→旋转石磨→风车→电动磨坊,人类用智慧和勤劳让麦子给人类带来更大的价值。
除了绘本中给我们讲到的麦子的知识,其实家长还可以做进一步的延伸。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接受能力进行选择。我们且把这一部分称作麦子的“高阶课程”吧。
延伸1:地球环境的恶化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因为大量化工厂的原因,导致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有些农民自己种的麦子都不敢吃。水和空气的污染也对麦子的生长和食用的安全性产生了影响。这些都可以作为触角,让孩子对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行思考。
延伸2:即使在麦子产量极大提升的现代社会,在世界上仍有一些人在为吃饭发愁。
在全球70多亿人口中,仍有八亿人面临吃不饱饭的问题,也就是全球每九个人中有一个人在挨饿,特别是埃塞俄比亚、赞比亚、海地等经济落后,政治不稳定的国家,我们的邻国印度也有很多挨饿的人。所以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国家,就以为看到了全世界。想想那些挨饿的人们,孩子们会更珍惜粮食、珍惜和平、珍惜幸福!
延伸3:独具风土人情的饮食文化。
同样是用麦子做食物,不同的地区或者国家常有不同的做法,而不同的做法背后又往往是与当地的气候、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相关。比如在欧洲,人们只爱吃小麦,而将大麦、燕麦、黑麦这些当做牛和猪的饲料或者酿成啤酒和威士忌。而在中国,我们将它们称之为“粗粮”,不仅经常食用还将它们制成茶呢。关于各地不同的饮食文化,建议家长们还可以借用纪录片这种形式来辅助讲解,比如《风味人间》、《舌尖上的中国》系列就很不错,其中就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饮食比较。
延伸4: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励志故事。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
作为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袁隆平却选择在湖南一个穷乡僻壤的地方担任教师。在执教的18年里,袁隆平通过不断的科研完成了中国籼型杂交水稻的突破。可能作为现在的孩子并不能够明白袁隆平这个突破的重要性,因为现在的孩子确实没挨过饿。但我们可以从爷爷奶奶辈儿的视角,讲讲那些艰难的岁月。然后给孩子们讲讲袁隆平的奋斗历程,让孩子学习袁隆平先生的做事方法和可贵精神。进而还可以引导孩子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方向。
带孩子到农村去体验生活是一个不错的教育方法,如果我们能够借助于绘本这种形式,有计划、有方向、有方法地引导孩子,相信一定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今日话题:如何带孩子体验劳动。欢迎大家留言给豆妈,分享您的建议和经验。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果我的文章对您有帮助,请点击“关注”我,并“分享”我的逗娃生活!我是“豆妈逗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经的教书匠和班主任,现在的俩娃妈。用专业的知识和具体的实践给予0岁到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建议,关注爸爸妈妈们“家长力”的增长,致力于将育儿变成一件快乐又高效的事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