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霍启刚郭晶晶带儿子体验农村生活:有远见的父母,懂得从小培养孩子“

霍启刚郭晶晶带儿子体验农村生活:有远见的父母,懂得从小培养孩子“

作者: 繁花思梦 | 来源:发表于2019-04-15 16:24 被阅读0次
图片来自网络

近日,在微博刷到“霍启刚带着妻子郭晶晶和儿子一家三口去乡村体验农村生活”的照片,被很多微博大V转载。

霍启刚用一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诗词开口,并在微博中写道:“每天跟孩子念,但是真的知道背后意义吗?刚刚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周末,跟老婆孩子一起去香港二奥村,体验插秧。

领悟农民伯伯的辛苦,现在的孩子成长在幸福的时代,没饿过肚子,挑食和浪费变成了习惯,他们更需要知道食物从哪儿来,学会珍惜,学会短足!”

一家人吃着农家小菜,顺便夫妻二人还教儿子到田地里插秧,儿子不会,夫妻俩人全程手把手的教,这种有爱的日常真是羡慕一众网友。

霍启刚晒出的照片中三人穿着短袖,带着遮阳帽,把裤腿卷到了膝盖上,低着头一根根的把禾苗插到田地里。5岁多的儿子不嫌累,不嫌脏,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卖力的干着活,不得不说,霍启刚和郭晶晶这样教孩子的方式真的很棒。

有个网友在底下留言说,这才是正真的富养啊!不仅仅是物质的,而是精神上的!

让孩子从小懂得节约,不浪费粮食,用亲身体验的方式教会孩子学会珍惜食物的来之不易,这可能是夫妻二人给儿子上的最好的一节课。

这也是很多父母做不到的,大部分父母只要求孩子用功读书,家务事不需要孩子管,成绩才是第一位,让孩子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这样的教育方法根本满足不了孩子的需求。

让孩子不光要吃学习的苦,更要吃生活的苦,才是父母正确教给孩子的首要任务。

01

不久前,一位父亲为了处罚三天没写完作业的孩子,竟然让他去乡下挑粪的视频刷爆了网络。

视频中中的少年是广安市邻水县某小学六年级的明明,爸爸让他挑粪的原因是:在连续两天未完成家庭作业,第三天仍然没有完成,爸爸一气之下让他回乡下接受苦难教育。

第二天一早,爸爸便带着他回到乡下老家,让他拿出家里平时挑粪的粪桶,到粪炕里舀粪灌玉米。

在爸爸的监督下,他把装好粪的桶沿着小路往玉米地里走,一段路距离玉米地里300多米,每一趟来来去去都要花费一二十多分钟,一上午,明明挑了七八趟。

沿路走下来,明明带着哭腔求爸爸让他回去,面对哭泣的儿子,爸爸不为所动:“莫向我流眼泪,你那个眼泪对我来说没用,走。”

爸爸这么做只是希望儿子好好读书,现在不努力长大了怕儿子怪罪到他,他说:“这样做,就是想让他知道,还有比读书更辛苦的事情,比如说干农活、挑粪,希望这个经历,能让他回来之后好好学习。”

当天下午,和爸爸回到县城的明明写了篇作文《难忘的一天》,他在作文中写道:“人的生活有苦有甜,由于我的作业没做被老师逮住了,所以爸爸把我带到农村,挑了半天粪。

我起初还以为挑粪是件非常容易的事,等我手接到粪桶才知道是多么不容易,我用尽了全力才站起来,我走一步都非常的困难……。”

这位爸爸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真是用尽了良苦用心,让儿子明白,如果不好好学习,就要吃更多生活的苦。

父母们一味的让孩子成绩好、学习好,一味的以高考来要求孩子,站在成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认为题目很简单,可对孩子来说,成绩差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孩子的作业写不完,做错了,对孩子不是打就是骂,父母们往往缺少的是耐心和孩子良好的沟通。

从孩子幼儿园开始,他们最大的期待,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爱学习,优秀的孩子。

张振鹏曾说:“父母应该认识到孩子的吃苦教育过程,就是让孩子学会认识劳动果实的过程,当孩子在接受吃苦教育时,他从内心就会对物质和事物的价值与来龙去脉有一个重新的认识,从而学会吃苦,懂得感恩。

只要孩子肯吃苦,他就在吃苦的同时锤炼了自己的意志,培养了自己的毅力;只有孩子能够吃苦,他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获得胜利。”

深以为然。

孩子形成了吃苦耐劳的品性,这正是培养了孩子坚强的毅力,为孩子未来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02

武汉的一位年轻妈妈,因为孩子不愿意上抗拒上学,妈妈多次和他沟通无果后,气愤之下带着孩子去捡垃圾,妈妈的做法真的非常赞。

原来,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志每天去学校都不愿意进校门,妈妈每天送他去小学门口后,都是老师和保安强行把他拉扯进学校。

这一次小志站在学校门口,任凭妈妈怎么说,他就是不进学校,彻底被惹怒的妈妈,准备给孩子好好上“一课”,便带着小志沿路捡起了垃圾,让他知道不好好学习赚钱是有多么艰辛。

吃完早餐后,妈妈就带着小志出发了,一路上让他捡空瓶子,路边的空瓶子并不多,妈妈又让他去垃圾桶里翻找,小志刚凑近垃圾桶内,就被里面的气味熏得连连后退。

尽管这样,妈妈的态度很坚决,必须捡个100个瓶子才能回家,为了达到目的,小志情不愿的只好往垃圾桶内翻找。

小志口渴了想喝水,妈妈要求他捡够20个瓶子才能喝水,在买水的过程中,小志只拿了一瓶一块钱的水。

通过这次现身说法的捡圾圾,小志不再抗拒上学了,成绩也在班上名列前茅,小志妈妈事后说:“这样才可以让儿子真真实实的感到不上学没有本领,赚钱有多难。”

孩子不爱上学,让孩子吃点“苦”头,体验生活的艰辛是很有必要的。

知乎上有个提问:“为什么大多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有个最高点赞是这样说的:“生活的苦可以被疲劳麻痹,被娱乐转移,无论如何只要还生存着,行尸走肉也可以得过且过,最终习以为常,可以称之为钝化。

学习的的苦在于,你始终要保持敏锐的触感,保持清醒的认知和丰沛的感情,这不妨叫锐化。”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成人成材,但是,要想让想法变成现实,父母的思想一定要转变,不要因为孩子吃一点苦就心疼,现在不吃学习的,长大就要吃生活的苦。

父母在培养孩子时,不要说一套做一套,自己也要通过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让孩子看在眼里,父母都这样做了,孩子还有什么可能不按照父母的要求来做。

只有父母先做到,孩子才会爱上学习,爱上劳动,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03

去年,有位妈妈陪孩子写作业心情烦躁,一怒之下妈妈考限了教师资格证的新闻,这位妈妈也被称为“最励志妈妈。”

江苏的李女士在陪上小学的女儿写作业时,总是忍不住生气,每次给女儿辅导功能功课时她都恨不得女儿不是自己亲生的,为了这事,丈夫还经常劝她少生气。

随着女儿渐渐长大,这位妈妈意识到在辅导孩子写作业时,需要的知识量越来越大和力不从心了。

为了给女儿做个好榜样,摆脱心中的负面情绪,李女士决定在陪女儿写作业时,自学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一时冲动之下,她就去报了名。

报名后的她,又开始后悔了,觉得两年的时间太长了,而且考证中最大的难关就是“普通话二甲”考试,这让她这个全职妈妈重新学普通话,头疼不已。

但为了女儿,她只好坚持了下来,经过两年自学,她终于考上了,考证之后,她发现在面对女儿的功课时,心态也比之前好多了。

以前用的“填鸭式”教学法,现在她会因材施教,让孩子一遍遍的去领悟,通过这种方式,女儿的成绩明显提高了。

通过和女儿一起学习的方法,孩子不仅能感受到妈妈的改变,还能感受到妈妈的努力,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会认真的对待学习,与其苦口婆心地教导孩子,不如先改变自己,再来改变孩子,让孩子真正的看到父母的变化。

对待孩子的态度,切不能操之过急,父母们要用平等的心态对待孩子,并学着尊重孩子的想法,尽量倾听孩子内心的感受,父母和孩子真正的成为朋友关系。

易中天在《品三国》中说,吃苦是为了吃更大的苦,就如袁术立帝不吃苦,而曹操爬上丞相之后依旧不奢靡,情商之高,自我控制力之好,才能决定他是个大人物。所以吃苦不是为了奢靡,吃苦是为了吃更多的苦,担更多的责任,为了自我的野心,你吃苦的程度决定你的成就,吃苦是一种恩赐。

作为父母,请一定要告诉孩子,学会吃生活的苦才能吃学习的苦,平时在家可以让孩子帮助父母做做家务,做一些力所力尽地事情,不让孩子只为了学习而学习。

这个社会是一个多变的社会,父母们为了祖国的下一代操碎了心,既要孩子成绩好,又要孩子出了社会有出息,其实,一个家只要让孩子参与进来,孩子才会把自己当成家庭的一份子。

爱他,就请从小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能力,让孩子做一个全能型的人材,这样,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美剧《纸牌屋》里有这样一句,痛苦分为两种,一种是让你变得更强,另一种毫无价值,只是徒添折磨。

“吃苦教育”同样如此,好的“吃苦教育”可以让孩子在吃苦中磨练心智和毅力,不好的“吃苦教育”只能让人徒增烦恼,现代教育要科学吃苦,只有有意义的“吃苦”才能称为“教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霍启刚郭晶晶带儿子体验农村生活:有远见的父母,懂得从小培养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ftp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