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央视黄金时段在播放的电视连续剧《装台》可以说好评如潮。我也在看,确实好看。这应该是近几年来拍得相当不错的一部电视剧了。在我的印象中,除了当年《琅琊榜》可与之媲美外,好象再也找不出有那部剧能和它相提并论了。不但张嘉益、闫妮演得好,其他的配角也是相当的出彩。最关键是,整部剧都是以西安为原形,剧中人物的台词多以陕西话来演出,这就更加加深了与老百姓的距离,让人有一股说不出的亲切感和真实感 。
我今天想要说的是一点自己看了电视剧以后的感想,可能与一片赞美之声相悖,想说点这部剧的瑕疵。
大家都觉得这个电视剧演得好,故事也不错,有的人甚至把原作者陈彦拿来和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相比,说他是陕西第四位著名作家。确实陈彦写出了《装台》、《主角》等非常好的小说,这些小说也都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作为一部地位如此被抬高的文艺作品,我想说三点不同的意见:
第一:生活并非小说中那么的夸张,大家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有辨别地看。真实生活中,像刁大顺这样的人很多,大家都为了生活承受着生活的苦辣酸甜,都被生活虐待得像个怂包一样,但谁认过怂呢?刁大顺是一个代表,他的身上集中了太多人的优点,缩小了他作为一个打工者的缺点。其实,真正的打工者没有他那么素质高,精神境界也没有他那么地高尚。生活如此地虐待他,他还把生活当初恋。这只是陈彦一个人坐在屋子里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一些事捏造出来的一个人物,也是大家想像中的一个打工者的样子。大多数人并不是这样想的,他们很可能想的是:生活虐我千百遍,我与生活对着干。也有些可能是:生活虐我千百遍,我也虐我千百遍。
第二:大雀儿的死有些故弄玄虚。老人言:只有累死的牛,没有挣死的汉。人是挣不死的。大雀儿在一群打工者中是显得有点拼,这很正常,你们是没接触过或者说接触的打工者太少。有许多打工者甚至比大雀儿要拼得多得多。我在新疆见过几对很拼命的年轻两口子,他们的拼比大雀要强十倍都不止。可他们并没有猝死的,相反活得比别人强得多。电视剧中这样一演,给人一个不好的印象,意思是出力者没什么好下场,这就有点误导人了。
第三:《装台》这部剧的整体是好的,只是结尾让人觉得接受不了。感觉有点和前面接不上,有点狗尾续貂的样子。实际生活中并非是这个样子,再卑微的人也是有尊严的。生活尽管有残酷无情的一面,但也有不让人颜面尽失的一面。贴近生活可以,夸张生活也可以,但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度。太夸张会让人感觉脱离生活,是故意演戏;太缩小生活的美感也是脱离生活的体现。人是有感情的,这种感情是维系人类和谐相处的最有效的法宝,不能把这个法宝也拿来戏谑,这样的文艺作品就有点故弄玄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