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在导管室工作,通常会先换上手术衣。
手术衣一般棉质,式样简单、宽松、难看,但很耐用。手术衣一般会足量准备,因为一台介入手术医生会出很多汗,需要换套衣服。所以介入衣服通常有固定的放置地点,按需所取,按需所换。
几乎没有人会把衣服带走,因为衣服难看,且不实用;导管室也会足量准备,随取随用,没必要带走自备;带走衣服还要自己洗,麻烦;尤其是还要承担道德风险,被人小瞧,被人鄙视。
人是复杂而理性的动物,所有的选择都是这些微小因素算计后的取舍。
但最近,我在一个导管室却没有衣服穿了。
(二)无衣可穿
这个导管室没有固定的放衣服地点,也没有固定的发衣服时间,只在早上7:30至8:30之间,在某个地方可能有衣服让你取用。
它是每天早上有护工分批次的从洗衣房领来几包衣服,然后在那里供人取,过点就收起。
你到的早,对不起,衣服没来,你没衣服穿。你到的不巧,对不起,衣服刚完,你没衣服穿。你下夜班去晚了,没衣服;你临时想去上台手术,没衣服。你衣服湿透了想换,也没有衣服可换。
可是医生的工作时间恰恰是不确定的,有时很早,有时会晚一些。晚到了没衣服,还可以说怪自己。可是早到了也没衣服,就很烦人,看着时间被浪费掉,尤其是比你晚到的却领到了衣服,你会忍不住的想骂人。
显然,这里对手术衣需求更大,它需要每天大量更新,因而手术衣处于一种相对不够的状态。
东西相对不够,这是一种客观限制,称为稀缺。人的欲求无边,而外界物质资料一定是有限的,稀缺会永恒存在。但稀缺可以通过各种办法解决或缓解。
手术不能不做,台不能不上,可是没有衣服你会怎么办?换句话说,这种稀缺你如何解决?
(三)从稀缺到短缺
有次我又因没衣服而牢骚时,却见同事淡定自若的从包里取一套换上。
一下子我就明白了,但我还是不愿把衣服带走自备。
因为我知道,稀缺状态下,带走衣服自备,会使使用中或流通中的衣服更少,会加重稀缺。同时,我过不了道德那一关。
我委婉向上级反映,但因科室壁垒的关系,他解决不了。
上级建议我:你也自备一套的。
屯积,这就是个体应对稀缺的办法。这很常见,市场上,物以稀为贵,什么物品供应减少或需求骤增,出现稀缺现象时,就会有人去屯积牟利。
要的。
我也备了一套衣服,天天放在包里扛来扛去,一旦没衣可穿,我就取衣自穿。
然后,很多人都自备了衣服。当然,流通中的衣服总量就更少了。
于是,每天早上我领衣服的时候发现衣服更紧张了,经常要等衣服,要说好话,看脸色。
显然,屯积只能应对稀缺,但无法解决稀缺。并且越屯积,越稀缺。
在这个过程中,外界条件不知不觉慢慢变了:带走衣服不需承担道德风险,相反不自备衣服会带来风险,工作准备不足。
但带走了衣服后,它就不再是无用之物,会有新的用途被你开发,如睡衣、清洁用衣等。同时,它一定会带来浪费,洗衣麻烦、挪作他用、任意丟弃,等等。
忽然之间,环境的改变使原来不带走衣服的原因都不存在了,并且都成了实实在在的应该带走的原因。
于是,衣服更少了。
这是短缺。稀缺是客观的东西不够,短缺是人为的资源错配。
发衣服的护工也发现衣服缺口越来越大。于是,非本病房的不发,脸不熟的不发,新来的要被盘问,脸不熟的也要被盘问,甚至要考虑签名领衣的方案。
这是管制。对于稀缺或短缺而言,管制只会火上浇油,加剧矛盾。(论证此处从略)
甚至,护工也开始屯积了,因为有些医生和她们关系较好,在医生领不到衣服的关键时刻拿出一套来更有利于深化关系。
到这一步,衣服的性质又变了。对护工完全无用的衣服,变成了有用的工具,屯积已势在必行。
于是牢骚更多,骂声此起彼伏,在这种声音里,我每天怀着各不相同的心情去领衣服。
(四)唯一正解:增加供应
环境具有极大的惯性,每一步的运行都有扎实的逻辑,仿佛非如此不可,可每一个措施都加剧了它的矛盾。
回本溯源吧。
稀缺么,增加供应就是了。
足量供应衣服,让它回归导管室外的无用之物,让道德枷锁重新在位。
允许一定的损耗。
无论如何,工作场所可见的损耗一定比带走后不可见的损耗要大。
你以为呢?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