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标题的拟定到确定,读者与作者的平衡,自己的价值性
一、标题:
1、 我是爱你,还是爱你的……呢?
角度:是父母从自己的内心叩问
2、上海17岁男孩跳桥事件:你是爱我,还是爱我的。。。。
角度:是来自孩子的疑问
3、 上海17岁男孩跳桥事件:我们是否都欠孩子一个扪心自问
角度:父母真的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4、上海17对男孩跳桥事件:你的爱我承受不起,大不了把命给你
角度:有一种爱总是让人窒息
5、 上海17对男孩跳桥事件:妈妈,千万别做这三件事情
角度:警醒
6、上海17岁男孩跳桥事件:父母该避免哪些行为
感觉有点点刻板,毕竟我还没有做过父母
7、上海17对男孩跳桥事件:爱孩子,其实是一种修行
讲到一种修行,其实是我们的一种努力
8、上海17对男孩跳桥事件:给我上的最深的一课
从我的角度出发带给我的,本来想表达自己观点
在我列这些标题时,同时也在看其他公众号的标题,我看到了另一些角度的标题是我没有想到的。
貌似一种习惯就会想起前不久一个女孩子跳楼身亡的事情,语言暴力,父母的教育问题,但是其实还有很多角度:
视觉志的十三姐的一篇文章《17岁男孩跳桥:请停止胡说八道》
这个标题把很多人的观点带到另一边了,或者带入到了中间地带,而不是仅仅指责父母了,之后就基本上是这样的:
《上海17岁男孩跳桥:求求你,不要指责妈妈》
《上海17岁男孩跳桥:我伤害不了不父母,所以伤害自己来惩罚他们》
《17岁男孩跳桥自杀:到底谁的错?》
《17岁男孩跳桥自杀的另一种思考》
《上海17岁男孩跳桥自杀:你我可是常常逼得孩子恨不得自杀的父亲母亲》
《敬畏生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课题》—由上海17岁男孩跳桥自杀引发的教育反思
《17岁男孩的跳桥自杀:为何家会伤人》
《17岁男孩跳桥身亡:我们该如何避免事情发生》
等等各种各样的标题都是给我们的一种思考,总的来说让我的思维更加完善。
但是我的标题《上海17岁男孩跳桥事件:给我上了深深的一课》》相对而言是有点小众化的,毕竟是给我上的深深一课,我是谁,一个毫不起眼的人,人家为什么的要听你自己给自己上课,这些读者是不会在乎。
看我的标题就感觉有点畏畏缩缩,对自己的观点的一种不自信,立场也不是很明确,整个标题后面要给读者说什么其实也是没有预期,还有上了“上了深深的一课”,让人觉得很严肃,给人的一种感情就是严肃,如果我是一个读者,也许我也不会看。
但是自己经历了这个过程,就会觉得自己没有出局,感觉更加深入了。
二、自己与读者的平衡
说实话,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是没有考虑到读者,因为我还只能小心翼翼的去表达自己的观点,没有达到与读者的共情,准确说自己目前还有这种能力。
我也感觉自己书里书气,貌似想很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应该是老师说的自恋式的写作,感觉自己的写的可以,但是却很难被读者认可。
今天早晨其实我都拟了一个标题,想对读者说的话《你们想要的口语化,我真的不想学》,其实如果不是站在今天新媒体这样一个行业的角度去看问题,说实话,我真的比较可怜我们自己。
也许我们真的成为了一个吃粥的读者,必须把食物嚼的很乱才能让他们感兴趣,还必须用口语化的语言表达出来,我不知道我走的这条路是对还是错,我是该迎合还是该坚持自己。
后来我想到了周星驰的历程,我就大概明白自己即便在这样一个洪流中再怎么挣扎是没有用的,好在我自己重新拾起了书本,坚决用自己的文字去理解世界和表达世界,不管好坏,对我来说是第一手资料。
没有影响力的时候先不要想着改变别人,先想一下如何改变自己的而不忘初心。
这也许是我自己和读者的一种平衡。
三、文章的价值性
我的文章的价值性我认为是观点,传递一种新的观点:
1、什么是真爱和内疚感?真爱应该是让孩子的心智变得更加成熟的一个过程,他不是你天天陪着就可以出来的,而我们的很多父母的爱其实是有一种控制的,那是爱欲,不是真正的爱,你只希望孩子按你的方向发展。
而内疚感,更是很多父母有时候说话没有意识到的,因为那已经是一种惯性使然,我们的父母就是这样一种过程。所以我想让他们注意观察一下自己的思维。
最后就是消极的对比和打击性的批评,这种基本上是最厉害的,因为这会让一个人完全没有自我价值感,最终就会觉得活着没有意义
2、 我结合父母的行为和孩子的心理,总结出了一个心理链条,想表达的时候,我们可能真的忽略我们的行为对孩子的潜意识和心智模式产生的那种后果。
这就是我的观点,我觉得可能提供了一些思考的价值。但是我知道观点分析不是很全面,或者说自己想表达和本身文字表达出来的可能是有出入的。
以上就是我对分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