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从先辈那里继承下来的,除了性格、身份和财产,还有对人类群体的热爱与憎恶。虽然这会随着生长环境、突发性重大事件而或消或长,但怀藏的这份热爱与憎恶会一直驻留,如同那个冬天,整片香杉树上负着的雪。
理消憎恶,情融冰雪战后的圣佩佐岛,岛民平静安宁的生活被一桩谋杀案搅扰,这场让凶手认罪的庭审也成为了对岛民们公正意识与宽恕美德的审判。小说运用意识流表现手法,回忆与现实交错呈现出小说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与纠葛,以及隐藏在整个故事中的时代背景。David Guterson写年轻纯真的草莓公主和她与美国少年的爱恋不是为了厚此薄彼,而是为了告诉我们:相识相依有多缱绻,种族隔阂的折磨就有多深。伊什梅尔爱着初枝,却憎恨发起战争的日本人;初枝厌憎自己身上的日本人基因,却最终嫁给了宫本天道。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岛民们对圣佩佐日裔居民的偏见与日俱增,日裔居民小心翼翼生活却被遣去集中营。伊什梅尔与初枝的分手正是这一切的缩影。
改编的电影(译名:落在香杉树上的雪)延续了小说的表现手法,删繁就简,海岛港湾、香山落雪、感恩鞠躬等等,这些画面和细节传达出的美感、情绪,是小说没有做到的。电影最后,初枝为表感恩拥抱伊什梅尔,两人释怀,补上了小说里这一“缺”,我倒是认为,没有拥抱的缺憾更好——以伊什梅尔重游树洞为告别过去的界限,那之后帮助宫本天道洗脱罪名,是出于公正和仁慈。由真相始,以真相终,还本原以公道,予偏见以救赎,从此以往,告别杉香,伊什梅尔的自我救赎,亦是初枝幸福的模样。
理消憎恶,情融冰雪整篇小说令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作者对伊什梅尔父亲的侧面描写,“他全身心地热爱着人类,但是却厌憎绝大多数人”,这是伊什梅尔母亲形容伊什梅尔时所带出的话,小说的结局也印证了伊什梅尔的确从其父亲那里继承了这种对人性的热爱和对人类群体的厌憎。
这也是我想要说的一点。不管哪个国家或地区,人们永远歌颂公正、勇敢、忠义,歌颂互助友好和为爱奉献,但是歌颂和实践时两回事情,我们是否能真的具备同理心?是否能不怨怼他人给自己造成的损失?是否能在他人痛苦之时真诚相待而不仅仅时作壁上观?我们往往热爱那些正面的生命特性,同时严苛对待所有不足和灰暗之处。圣佩佐岛民也是如此,他们对日裔居民的勤实肯干报以热忱,也害怕并质疑他们会随时变成暴虐的战斗机器。作者“让我看见的是人类代代相传的弱点”,他借内尔斯·古德莫德森(被告律师)总结陈词之口说,“我们彼此怨恨;我们是非理性恐惧的受害者”,但我们必须“全力抗拒这无休止的无限循环”。
理消憎恶,情融冰雪对人类的热爱和对乌合之众的厌憎是同时被继承下来的,当偏见、冷漠之黑云压境,化公正为矛、理智为盾抵御城池,才是我们该做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