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上的笔记分析,看老师对个别同学的笔记分析得热闹,我也写了一小段,以一种好奇试探的心理,看看老师对我的性格分析是否准确。
和其他同学一样,老师也认真的为我分析,说了好些中性又不上原则的话,听听也就从耳旁过了。其中一点,老师说:想跟我做闺蜜甚至是朋友,很难,我对友情要求极高。全班同学同时把脸转向我看过来。这让我非常尴尬,脸霎时红一阵白一阵。课后平时关系较好同学对我说,对友情要求高,说明对自己要求高。很多人都是这样,如果人人对友情要求不高,闺蜜为何才三两。我非常感谢这位同学友善的我释义及安慰。我微笑的耸耸肩,显然,就这一点,这个笔记分析是不准确的,我有闺蜜的,而且还不止两三。
其实说过这话之后,我是心很虚的,感觉笔记分析老师似乎撞击了我的痛点。说实话,在这之前我曾迷失在“闺蜜究竟是什么样的朋友,什么样的情感才可以定位为闺蜜”中。
在学习“发展心理学”这一章节时,冒冒老师:最高品质的情感应该就是友情。曾在一篇文章里也说过:“我们在和朋友相处时,都是把最好的一面留给了友情,而把本真都留给了亲情。”仔细想想,这些话语都赋予了它一定的哲理。
爱情有亲密、依恋、利他这些现象,到最后良好的爱情都可以变成亲情。而友情则有所不同,有着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的现象,我们友情质量变得脆弱而微妙,随着人与人不同的随性,珍贵的友情也变得弥足珍贵。
随这些不定性,随着时间的变化,随着工作不同、角色不同,每个人的朋友、闺蜜都在发生着变化。但最后留在身边的,不是因为身份的变化,不是因为权势的阻挡、也不是因为距离长短,而是你的心中有我、我的心中有你,是在于彼此用心的浇灌和经营。
不管是友情、爱情、亦或是亲情,我们都在一路经历和不断的成长。渐渐地,闺蜜和朋友的定义在脑海中明了。
闺蜜是细微的关怀与陪伴。
闺蜜就是可以一起分享情书、直接分析写情书表白的男生是否合适;是在你痛经的时候,把你的衣服抢着拿去洗掉,毕业分开几年后,一个先工作,一个继续读书深造,闺蜜是第一时间悄悄给你寄生活费的那个,是你在急需资金需要时,第一个自告奋勇的把钱借给你的那个人,是你在遥远的另一个城市举行婚礼,坐着飞机、火车第一时间赶到你什么身边的人,是恨不得把最好的风景、美食同你分享的人;是你在生病时、天天希望来陪伴你聊天、散步、给你送来新鲜果汁,炖乌鱼、鸡汤的人,闺蜜是冬天晚间穿着睡衣,散着步,也能借道到钻进你的被窝跟你分享让她感动的歌曲的人,是你和先生身体良好,她可以开几百公里车去陪着自己和婆婆妈一起过生日的人,是你在感冒发着高烧,为你熬着姜汤的那个人;是知道你大姨妈肚子疼,给你买暖宫贴的人;是在逛街时,发现你眼睛发亮盯着一个东西看,悄悄为你买下那个东西的那个人,是用心的买下你一个、我一个相同物件的人,闺蜜是可以围坐在温暖的小书房品茶欢笑一整天的人,是可以毫无顾忌结伴一起去色达旅游的人。
闺蜜是不妒不忌的真诚。
闺蜜是可以在事业发展时,和商家讨价还价为你争取租金少一些的那个人、是可以为你的装修方案和你一样不眠不休的讨论修订的那个人;是可以在你开业时主动分担,穿着高跟鞋腿都跑断的那个人;是可以赞同、欣赏你的经营理念并口口相传的那个人;是可以在你拥有成就时为你高兴,主动请客的人;是第一个看你小说,为你自豪并为你贴粉写评论的那个人;是在参加任何考试、比赛为你打气加油的那个人;是在你失意时,第一个鼓励你的人。
我相信冒冒老师在课间说的话:友情是品质最高的情谊,因为彼此的确都拿最好的一面给予彼此。
我曾经迷失在什么是真正的好闺蜜中,痛苦万分,走不出来。现在想来,我们只能接受对方最好的一面,是很难长久成为闺蜜朋友的。
有一句话,我之所以这么努力,是想和你做一辈子的朋友和闺蜜。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朋友变成闺蜜,也一定是彼此的欢喜和欣赏的,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信任,信任彼此最懂自己,信任,你的小秘密就是我的小秘密; 信任我们在一起就会彼此舒心快乐。我们努力的做好自己,在工作上,事业上、甚至为人处事的修为上。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闺蜜之所以成为闺蜜,也是经过小心翼翼的磨合、贴心的包容和客观的理解。所以,闺蜜之间是可以委婉彼促进,彼此鼓励、彼此监督、彼此修正。
看到一个微信朋友的朋友圈发的一条帖子,非常有意义。一个老板和员工开会,他在黑板上做了四道题,其中前面三道题都对了,就后面一题错了,员工纷纷都说,你最后这个题做了,怎么就做错了呢?
老板说:是,我承认我最后一题错了,我前面三道题都对了,怎么没有人表扬我,反而只看到这一个错题呢。
其实人与人之间也都这样,做了一百次对的,错了一次,就全错了。 这样的要求太高及不客观。
诚然,闺蜜是可以接受彼此的最好,也应该悦纳那些小不足。这样,才会有闺蜜陪你到老、可以与你环游世界、可以一起种花种草,一起看着猫咪打盹儿,戴着老花镜织毛衣、慢慢唠嗑,静数岁月美好。
闺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