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涅槃状态
诗节二
评论
1
……建造者们,那manvantaric显化期(a)黎明的光亮之子们在哪里?
……在他们的Ah-hi(Chohanic,自生佛Dhyani-Buddhic))Paranishpanna绝对完美状态中的未知的黑暗中,创造有形存在(rupa)的创造者,来自无形的(arupa),世界之根源——Devamatri* 众神之母和 Svâbhâvat宇宙万物的基质的精华,在非存在的极乐中休息(b)。
(a)
“建设者”,即“万有黎明之子”,是宇宙的真正创造者;在这一教义中,只涉及我们的行星系统,他们,作为后者的建筑师,也被称为七个球体的“观察者”,这七个球体很明显是七个球体行星,还有我们的七个地球或球体(行星)链条也是。
诗节一的起始句,当提到“七个永恒”时,是为了同时适用于Maha—Kalpa(译释:梵天的一生,由100个神圣年组成,相当于31104000000000年。我们太阳系的整个生命周期)或(伟大的)梵天时代“,以及太阳的劫灭期(pralaya )和随后的我们的行星系统在更高层面上的复活。有许多种类的(可见物的溶解),将会在其他地方解释。
(b)
请记住,paranishpanna绝对完美状态,是至善,绝对的,因此与paranirvana般涅槃等同。除了作为终极状态,正是它的这种主覌性状态除了其境界上的唯一的绝对真理(Para-mârthasatya),它与任何事物都没有关系。
正是这种状态引领人们正确地领会非存在的全部意义,正如所解释的那样,非存在就是绝对存在。迟早,现在看来存在的东西,将在现实中真正地处于圆满状态。但是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存有being”有很大的区别。
*
“众神之母”,阿迪蒂,或者宇宙空间的称号。在Zohar中,她被称为Sephiroth的母亲Sephira,,而Shekinah,处于原始形态,隐秘中。
Paranishpanna状态,没有Paramârtha至高真理\圣慧,自我分析意识(svasamvedana),不是幸福,而是纯粹的消亡(对于七次永恒而言)。
因此,放在灼热的阳光下的铁球会被加热,但不会感受或欣赏到温暖,而人会感受到。它只具有“头脑清醒,不因个性而无明,并且吸收各种存有的美德奉献其所处的集体性(整个有生命和有知觉能力的宇宙)中,“一个人摆脱了个人的存在,融入与圆满*成为一体,持续完全拥有Paramârtha至高真理\圣慧。
3
.……寂静在哪里?耳朵在哪里能感觉到它?不!既没有沉默,也没有声音(a)。除了不知自身的不停的、永恒的气息(运动)之外,一无所有(b)
(a)
事物可以终止存在但仍然存在是东方心理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在这个词语明显的矛盾之下,有一个自然的事实需要认识到,而不是用语言争论,才是最重要的。类似悖论的一个常见例子是化学结合。当氢和氧结合形成水时是否停止存在的问题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一些人认为,由于水分解时它们会再次被发现,所以它们必须一直存在在那里;另一些人则认为,当它们确实变成完全不同的东西时,它们必须暂时停止自我存在;但是任何一方都不能对真实状况形成最模糊的概念。一个事物已经成为另一个事物,但并没有终止自己。对于氧和氢来说,以水的形式的存在可以说是一种比它们作为气体的存在“更真实”的非存在状态;在“梵天之夜”里,当它进入睡眠状态或终止存在时,它可能微弱地象征着宇宙的状态——当新的Manvantara显化期的黎明召唤它,就会再次觉醒或再次显现为我们称之为的存在。
*
因此,在深奥哲学中,非存在就是“绝对存在”。 甚至在后者的原则中,阿迪•布达(最初的智慧或原始的智慧)在显现的同时,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错觉,幻觉,因为所有的神,包括婆罗门,都必须在“婆罗门时代”结束时死去;只被抽象称为parabrahm ——无论我们称之为无限,还是Spencer的“不可知”——成为“唯一绝对”的现实。无第二的存在就是不二论,不二论哲学教导说“不存在另一个”,其余的都是玛雅,。
译注:
Paramârtha:
真实或至高无上的自我意识;也是一部伟大的神秘作品,据说是由古代提升者交付给纳加尔朱纳的。Paramârtha,在佛教徒看来,这是最后或最终的目标,通过努力和前进的技巧,在目前的七倍行星曼凡塔拉时期可能实现。当他克服、征服并转化了他七层构造的底层四元特征时,因此,他安住在上层三为一体的最高部分—— 当他达到了自觉,住于他自己的一元本质中时——由此,他获得了帕拉玛莎或那种绝对意识,因为它不受任何人类资质或特征的限制,也可以称为绝对无意识。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它是作为涅盘的有意识存在。 它是进入佛陀上三位一体的状态,一旦达到佛陀状态。 佛陀的高三位一体进入涅盘,决不会阻碍他的低四元在世上的活跃服务,因为他的低四元所有普通人格特征被佛陀的高三位一体清洗并掩盖,是一种高级化身。
并非完全了解自己
(b)
唯一存在的“呼吸”被古老的秘教限于只使用在宇宙的精神层面;换言之,它在物质层面上被与之相对应的——运动取代。唯一的永恒的元素,或包含着元素的载具,是空间,在任何意义上都是无量纲的;与之共存的是——无尽的持续时间、原始(因此是不可毁灭的)物质和运动——绝对的“永恒运动”,即“一”元素的“呼吸”。正如所见,这种呼吸,永远不会停止,即使在休息期的永恒中也是如此。(见第二部分“混沌,神,人”)。
但是,“一个存在的呼吸”并非同样适用于一个无原因的原因或“ 整体同在性”(与所有存在截然相反的是梵天或宇宙万象)。婆罗门(或Hari)四面神,在将大地抬出水面后,“完成了”创作,被认为只是起到重要作用,而非如明确暗示的那样是完美的起因。到目前为止,似乎没有一个东方学者能完全理解印度史诗Purâna中视为“创造”这一诗句的真正意义。
其中,梵天Brahmâ 是随后为“创造”工作而产生的效力的因。
当译者说,“来自他的效力持续被创造,之后这些效力成为真正的原因”:
这句这么翻也许更准确 - “来自它的继续的效力将随着他们成为真正的因而创造(在物质层面上的)?
除了那个(无原因的)想象的原因,没有其他的原因可以解释宇宙。“最值得尊敬的苦行者!通过它的影响力——也就是说,通过那个因的影响力——每一个被创造的事物源自其内在或完全的自性。” 如果,在吠檀多和正理派中,nimitta是近因,与物质因upadána<译释:梵语意思是燃料,物质原因,基质,释保持活跃过程活力的来源和手段。也是佛教一个重要的概念,指依恋,执着,执取>相反(在数论派哲学中,pradhána* 含有两者的功能的意思);在调和所有这些体系的密教哲学中,最相似的讲解是不二论吠檀多学派阐述的吠陀经,除了upadána之外,其上毫无其他可以推测;那是在Vaishnavas毗湿尼教派(the Vasishta-dvaita)的思想中如同与真实相反的想象——或者Parabrahma与Isvara (大自在天,最高的主)——在已发表的推测中找不到任何位置,因为这个想象甚至是用词不当,当运用到非人类的想象力中时,即使是修行者也无法想象这个想象。
编辑于 2022-11-14 00:28・IP 属地北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