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妈家

作者: 雅菊清香 | 来源:发表于2022-02-04 05:41 被阅读0次

    以前只期待远方,现在只想回家。

                                              ——题记

    大年初二,中华民间有回娘家拜年的传统习俗。

    说到“回娘家”,也称“回门”,指出嫁的女儿带着丈夫回娘家探亲,所以别称“迎婿日”(或“姑爷节”),古时又称"归宁",作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中国岁时风俗,其历史悠久。

    中国最早的“归宁”之作,先秦里的《诗经·周南·葛覃》:
    葛之覃(tán)兮,施(yì)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jiē)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yì)是濩(huò),为絺(chī)为绤(xì),服之无斁(yì)。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澣(huàn)我衣。
    害澣害否?归宁父母。
                    —— 摘自百度网络资料

    意思就是说,葛草长得满山遍谷,把藤叶割回来煮一煮,可以织成葛布,葛布做的衣服穿上真舒服,回去告诉我师母,我要回家看望我的父母,我快快把内衣、外衣洗干净,把自己打扮得衣冠楚楚,把洗了和没洗的衣服都整理好,回家问候我的父母。

    从诗中我们能感觉到,古代女子遵从“妇德、妇言、妇功、妇容”,诗中表现出一位“待归”女子勤于“妇功”的情景,盼归娘家的迫切心境不言而喻。

    时至今日,中国各地还遵循着这一美好的节日传统,大年初二这一天,作为子女的喜气洋洋回娘家探亲,一享团圆之美意。

    仔细算来,我和先生已有三年春节不回娘家探亲了。 自从2020年疫情爆发后,时至今日,回娘家拜年成了一年又一年的期待。

    初二这一天,夫家的姑姑和姑爷们,满面笑容、提着大包小包的礼品回娘家,身为夫家年轻的媳妇,我们有义务热情接待他们。

    今年的春节,老家的天气都特别冷。一阵寒暄后,我们便围着炉火取暖起来。在与亲人一阵阵的寒暄中,体会年的意义。“一脸欣喜回娘家,举家齐欢笑哈哈。人人有礼情当先,掀开记忆尽旧话。”  久别重逢,有一种“把酒话桑麻”的感觉。只是,在夫家看来,我只是看戏罢了。特别羡慕他们,平时经常见面,还能在节日里欢聚一堂,促膝而谈,共筑温暖。 而我呢,几年没回娘家,心里烙得空空的。远嫁他乡,对父母的愧疚感油然而生!

    围炉话语后,接下来就就围在一起吃一顿热气腾腾的团圆饭了。 作为大家庭里掌厨的先生,从做年夜饭到春节迎宾饭,一顿都不能落下。餐桌上有蒸的蒸、炒的炒、炖的炖、煮的煮,从家常猪肉脯到鸡鸭鹅鱼羊肉,应有尽有,色味鲜美,香气四溢。  亲人们一上桌,就噼里叭啦地吃开了,大家毫无顾忌,敞开肚子放飞自我地享食!

    此时此刻,我便忆起儿时跟随母亲回外婆家拜年的情景。 我们那会条件没那么宽裕,吃的也没那么阔。 母亲初二回娘家带的礼品大多都是自制的。 大年初一我们在家里跟爷爷奶奶拜过年,领过压岁钱后,就自己玩去了。

    初二母亲拉着我们回外婆家,在我们一片咿咿呀呀的吵闹声中,母亲期待见到外婆的心情更加急切了。在我们即将离开外婆家时,母亲却又恋恋不舍,母亲一遍又一遍地说:“再等一会…”  我现在才知道,原来母亲也一直念着娘家。

    对于现在各自物质生活都比较充裕的年,吃仿佛不是什么特别隆重的事儿了。  亲人们短暂地相聚,图的是团圆和喜庆,热热闹闹过大年!

    结束语:

            每一次的归途都是一种享受,

            每一次的回家都是一种惊喜。

    今天,你回娘家了吗?

    随笔于壬寅虎年2月4日(立春)周五,农历正月初四。


    图片:百度网搜(侵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妈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injkrtx.html